(一)《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的医学文献中*早的一部典籍,大约是战国至秦汉时期,许多医家搜集、整理、综合而成,.并非一时一人之手笔。《黄帝内经》全书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原书每部分各9卷,每卷9篇,各为81篇,合计162篇。这部著作在元气论和阴阳五行学说指导下,系统地论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诊断、**、护理与预防,以及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关系,重视整体观念和阴阳平衡,强调正邪斗争观和预防为主的思想,奠定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基础。
《黄帝内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由单纯积累经验的阶段,发展到系统的理论阶段,它为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依据。它**系统地将元气论和阴阳五行学说引进医学领域,使之成为构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帝内经》不仅在医学上有很多的成就,成为医学的经典之作,��且用医学科学的成果,深入地探讨了中国古代哲学关于气、阴阳、五行、****、形神、体用等一系列重大命题,为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也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难经》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计3卷。作者及成书年代不详。原题秦越人撰。一般认为,大约成书于西汉时期。全书采用问答形式,论述了脏腑、经络、脉学、病理、针法等。其中以基础理论为主,分析了一些病证。《难经》对经络、命门、三焦的论述,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有所阐发,是继《黄帝内经》之后的又一部中医经典著作。
(三)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是东汉末年**医学家张仲景所著,原著一度散失,后经宋代林亿等人搜集整理,分成《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部书。《伤寒杂病论》继承了《黄帝内经》基本理论的基础,总结了东汉以前众多医家的临床经验,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概括了中医学的望、闻、问、切四诊,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以及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提出了系统的理、法、方、药的辨证论治原则,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
(四)《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或《本草经》,共3卷,是我国现存*早的**学专著,成书年代说法不一。一般认为,该书非一时一人之手笔,大约成书于东汉时期。全书共收载**365种,植物252种,动物67种,矿物46种。根据**功效而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养命以应天,中品养性以应人,下品主治病以应地,这是中国**学
…… 《中医基本常识与针灸学》是为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编写的教材,编写人员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教师。
中医是中华文化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疾病和养护患者的经验,并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的贡献。本课程依照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教学大纲编写,内容包括中医学的概念与发展简史、中医基础理论概述、病情观察与辨证、中医**疗法、中医一般护理、中医内外妇儿各科病证、针灸疗法、推拿与气功疗法。临床实践中常用的中医技术操作穿插在各章节中表述。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能对中医基本常识与针灸学有一个基本了解,并在I临床实践中尝试运用中医的独特理论与技术为患者和有健康需求的人们服务。
本教材充分考虑到习惯于西医学思维的学生们刚开始接触中医学时可能存在的学习困难,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内容的选择上力求从临床实际出发,简单实用;同时也照顾到中医基本理论与技术的系统性,注意前后知识的衔接。
本书的编写参考和采用了许多专家与学者的研究成果,吸取某些思想观点,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对于本教材的不足之处,恳请专家与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