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性物质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合成和半合成三类,按其用途及分布范围可分为工业、环境、食品有毒成分、农用、医用、军事、放射性、生物性和化妆品中分布的有害化学物,按其毒性强弱又可分为剧毒、高毒、中毒、低毒、微毒等。毒性物质主要通过化学损伤使生物体受其损害。所谓化学损害是指通过改变生物体内的生物化学过程甚至导致器质性病变的损伤。如有机磷酸酯化合物类农药主要通过**胆碱酯酶的活性,使生物体乙酰胆碱超常累积,因而导致生物体的极度兴奋而死亡。
三、食品毒理学的内容和任务
食品毒理学的内容包括食品毒理学的基本概念和食品外源化学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食品外源化学物毒理学**性评价程序和危险度评价的概念和内容;食品中各主要外源化学物(天然物、衍生物、污染物、添加剂)在机体的代谢过程和对机体毒性危害及其机理。
食品毒理学科的任务在于研究食品中毒物的分布、形态及其进入人体的途径与代谢规律,阐明影响中毒发生和发展的各种条件;研究化学物在食物中的**限量,评定食品的**性,制定相关卫生标准;研究食品中化学物的急性和慢性毒性,特别应阐明致突变、致畸、致癌和致敏等特殊毒性,提出早期诊断的方法及健康监护措施。
四、食品毒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切学科的发展都与新概念的形成与新方法的发展有密切关系。20世纪60年代以来,毒理学获得了较大发展,主要原因之一是引入了相关学科大量的新的概念与方法。如微观方法中的生物化学、细胞病理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迅速发展,这些学科的研究方法应用到毒理学领域中,使人们能够从细胞水平甚至分子水平观察到多方面毒作用现象,其中包括一些极微小的毒作用表现。再如宏观方法,亦即研究人的整体以至于人的群体与毒物相互作用的关系。要判定某个毒物对人的危害程度,断定它是否属于某种损害现象的原因,单凭人体以外实验所得的结果是不能做出认定的,只能认为有此可能。只有通过人类本身直接获得证实,才能获得肯定的评价。而直接观察毒物对人体的作用,目前主要使用流行病学方法。
毒理学研究的*终目的是研究外源化学物对人体的损害作用(毒作用)及其机制,但在人体中的研究实际上难以实现,毒理学主要是借助于动物模型模拟引起人体中毒的各种条件,通过观察实验动物的毒性反应,再外推到人。因为动物,特别是哺乳动物和人体在解剖、生理和生化代谢过程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这就是动物实验的结果可以外
…… 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近年来我国的高职高专教育蓬勃发展,“十五”期间是其跨越式发展阶段,高职高专教育的规模**壮大,专业建设、改革和发展思路进一步明晰,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高职高专院校以及各类出版社对高职高专教材建设给予了较大的支持和投入,出版了一些特色教材,但由于整个高职高专教育改革尚处于探索阶段,故而“十五”期间出版的一些教材难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的相对滞后也导致目前的人才培养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为适应高职高专教学的发展,在总结“十五”期间高职高专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组织编写一批突出高职高专教育特色,以培养适应行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质量的教材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迫切。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提出将**建设好3000种左右**规划教材,号召教师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十一五”期间,教育部将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工作**,从培养目标、专业改革与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实训基地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领导管理规范化等多方面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新的要求。这对于教材建设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每一个与高职高专教育相关的部门和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为高职高专教材建设做出贡献。
化学工业出版社为**级综合科技出版社,是**规划教材的重要出版基地,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被新闻出版总署领导评价为“导向正确、管理规范、特色鲜明、效益良好的模范出版社”,*近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依照教育部的部署和要求,2006年化学工业出版社在“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食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邀请开设食品类专业的60余家高职高专骨干院校和食品相关行业企业作为教材建设单位,共同研讨开发食品类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成立了“高职高专食品类‘十一五’规划教材建设委员会”和“高职高专食品类‘十一五’规划教材编审委员会”,拟在“十一五”期间组织相关院校的一线教师和相关企业的技术人员,在深人调研、整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写出版一套食品类相关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专业相关外延课程教材——“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食品类系列”。该批教材将涵盖各类高职高专院校的食品加工、食品营养与检测和食品生物技术等专业开设的课程,从而形成优化配套的高职高专教材体系。目前,该套教材的首批编写计划已顺利实施,首批60余本教材将于2008年陆续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