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法律的意义追问—诠释学视野中的法哲学
QQ咨询:
有路璐璐:

法律的意义追问—诠释学视野中的法哲学

  • 作者:谢晖
  •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035613
  • 出版日期:2003年01月01日
  • 页数:631
  • 定价:¥30.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哲学诠释学是20世纪的显学之一,它与英美的分析哲学一起,形成了该世纪西方哲学发展之两翼。同时,它不但对其他哲学思潮产生深刻的影响,而且也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甚至自然科学领域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法哲学究竟如何拓展自己的研究进路?是恪守科学实证的老路还是另辟蹊径?本书作为一种尝试,根据诠释学的基本原理,并运用和其相关的实践哲学、文化—符号哲学和后现代哲学思潮的研究成果,对诠释法律现象及以之为基础的法哲学理论,从法律与意义、事实与规范、作者和读者、理解和解释、语言与文字、差异与整合、主观与客观、方法与真理等八个方面做出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反思。在此基础上,作者试图建立以诠释学理念及其分析方法为主导的法哲学,以区别于以科学理念和分析方法取向的法哲学。本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人类诠释法律的现象,但同时也涉及到法律诠释现象。其**是突出“关于法律之诠释”,以既坚守哲学研究的固有视域,又拓展法哲学研究的新视域。
    目录

    “关于”法律之诠释
    科学与诠释:法哲学研究的两种理路
    一、法哲学的科学取向与诠释学取向
    二、法哲学研究的诠释学转向
    三、法哲学诠释学取向之当代发展及其模式
    四、法哲学在诠释学转向中对待科学的态度
    **章 法律与意义:什么是诠释学法学
    **节 法律作为符号
    一、法律符号的主体需求背景
    二、法律符号的社会文化背景
    三、法律符号的自然地理背景
    四、规范生活:法律符号下的人类实践
    第二节 诠释学视野中的法律意义
    一、自治与沟通:法律的意义追求
    二、法律的本体意义
    三、法律的象征意义
    四、法律的意义冲突及其救济
    第三节 法律意义“标志”的诠释学审查
    一、法律解释:诠释学的前史
    二、法律背景的解释:追寻法律的合法性
    三、作者动机的解释:图解立法者意志
    四、文本内容的解释:法律的意义确定性追求
    五、关于法律的对话:解释者的“视域交融”
    第二章 事实与规范:诠释学法学的对象
    **节 事实之为诠释学法学的对象
    一、诠释学法学视野中的事实释义
    二、事实诠释之一:确定法律的合法基础
    三、事实诠释之二:判例法的产出方式
    四、事实诠释之三:法律的实践运用
    五、真相的虚妄:事实的冲突与明晰
    第二节 规范之为诠释学法学的对象
    一、规范:法律的文本形式
    二、语言性的法律规范文本
    三、行动性的法律规范文本
    四、文字性的法律规范文本
    五、相对的理性:规范的冲突与明晰
    第三节 事实与规范的矛盾及其处理
    一、事实与规范:矛盾的必然性
    二、以事实补救规范
    三、以规范诠释事实
    四、利益协调:事实与规范的取舍
    第三章 作者和读者:心镜中的法律图像
    **节 法律的作者
    一、谁是法律的作者:学理诠释
    二、谁是法律的作者:实践形态
    三、作者:创造法律还是表述法律
    四、作者心镜中的法律图像
    第二节 法律的读者
    一、民众:行动中的阅读和解释
    二、法律家:应用中的阅读和解释
    三、法学家:批判中的阅读和解释
    四、法律阅读中的误解、曲解及其原因
    第三节 作者与读者的阅读秩序
    一、作者的阅读秩序
    二、读者的阅读秩序
    三、秩序中的阅读
    四、诗意的法律
    第四章 理解和解释:法学家心镜的法律图像
    **节 法学家理解法律的向度
    一、对法律之理解的阐释
    二、追问人类社会实践的价值关系
    三、寻求法律字面背后的逻辑法则
    四、解读人类行为的规范性及其法律意蕴
    五、理解法律的隐喻:法学家的法律前见
    第二节 法学家解释法律的立场
    一、价值立场:自然正义、神学正义、实证正义
    二、规范:现实社会的统治关系
    三、事实:人类交往行动的实在关系
    四、利益:降低交易成本的游戏规则
    五、文化:尊重不同“类”的固有生活方式
    第三节 法学家诠释法律的特征及地位
    一、精英立场的解释
    二、逻辑化与学理化的诠释
    三、批判和反思的诠释
    四、自治与多元的诠释
    五、法学家诠释法律的地位
    第五章 语言与文字:诠释法律的工具及效力
    **节 诠释法律的语言工具及其效力
    一、诠释法律的语言霸权主义
    二、通过语言诠释法律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三、以语言诠释法律的效力问题
    四、以语言诠释法律的无效问题
    第二节 诠释法律的文字工具及其效力
    一、诠释法律中的文字霸权主义
    二、文字霸权主义的精英特征
    三、以文字诠释法律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四、以文字诠释法律的效力问题
    第三节 诠释法律的其他工具
    一、诠释法律的逻辑工具
    二、诠释法律的修辞工具
    三、诠释法律的语法工具
    四、诠释法律的“科学”工具
    第六章 差异与整合:诠释法律的多样性及沟通
    **节 诠释法律的多样性:表现
    一、诠释法律之表现方式的多样式
    二、诠释法律之方法的多样性
    三、诠释法律之目的的多样性
    四、诠释法律之效力和结果的多样性
    第二节 诠释法律的多样性:成因及意义
    一、“前见”在场与诠释法律的多样性
    二、事物的法的本质与诠释法律之多样性
    三、法律的多元存在与诠释法律的多样性
    四、诠释者的主观意图与诠释法律的多样式
    五、诠释法律多样性的意义说明
    第三节 诠释法律的整合及其意义
    一、诠释法律的整合:一种美学的维度
    二、诠释法律之整合的原因
    三、诠释法律之整合的一般方法
    四、诠释法律之整合的意义说明
    第七章 主观与客观:诠释法律的可能趋向
    **节 诠释法律的主观性及其原因
    一、诠释法律的主观性释义
    二、诠释法律的主观性:事物关系的向度
    三、诠释法律的主观性:法律内蕴的向度
    四、诠释法律的主观性:读者视界的向度
    第二节 诠释法律的客观性及其原因
    一、诠释法律的客观性释义
    二、诠释法律的客观性:事物关系的规律
    三、诠释法律的客观性:法律文本的规范
    四、诠释法律的客观性:主体认知的能力
    第三节 诠释法律不同趋向之意义和局限
    一、诠释法律不同趋向的意义及其条件
    二、诠释法律之不同趋向的局限
    三、诠释法律不同趋向之局限的救济机制
    四、第三种可能趋向:诠释法律的公理性
    第八章 方法与真理:诠释法律的过程与目的
    **节 诠释方法:通向法律的真理之路
    一、方法的困惑:诠释学中有关方法之争的启示
    二、诠释法律:方法不能缺席
    三、认识视野中诠释法律之方法的特点
    四、本体视野中诠释法律之方法的特点
    五、实践视野中诠释法律之方法的特点
    第二节 达致真理:诠释法律的憧憬
    一、真理的分歧与必要的释义
    二、诠释法律之真理的**主义观念
    三、诠释法律之真理的相对主义观念
    四、法律:存在的真理与诠释的真理
    五、法律真理的永恒距离与永恒的诠释
    第三节 诠释法律的相对合理原则
    一、诠释法律的相对合理原则释义
    二、诠释法律相对合理之历史根据
    三、诠释法律相对合理之文化根据
    四、诠释法律相对合理之认识根据
    五、法律的**关怀与诠释法律的永恒
    主要参考文献
    一、国内著作
    二、译著
    三、英文资料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