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口试概要
导游口试,是运用说话能力和现场表现能力传递对四川旅游资源文化信息的所知、所解、所识,并展示综合能力的现场考试。对2008年的考生而言,新信息或适应新信息的能力更是首当其冲,如“5·12”大地震。
口试的目的是一种经验和信息的传承和检验。既要考生满足考官的好奇,激发考官的热情,引发考官的联想;又要在取悦考官的同时,弘扬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并扩展新的文化信息。以前我们对黄龙景区的“黄龙真人”总是似是而非,对“大禹治水”的诠释也莫衷一是,如何能用自圆其说的导游方式给人一个耳目一新的说辞,这就是导游考试对考生功力的测试。具体的方法要求以点带面、以点赅全,展现既能聚焦浓缩、又能扩散延展的新颖的讲解主题,独特的讲解内容和别开生面的讲解技能。
口试是对一个从业人员全面性的综合性测试。从站立行的姿态到谈吐,从仪表、音质、语速、表情,到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在与评委互动沟通。评委评判的虽然只是有声语言(和语言所表述的内容),但评委同样会受到无声的肢体语言、眼神语言、表情肌肉语言、着装的修饰语言的影响。
2008年是四川载人史册的年份。5月12日,四川旅游资源以四川人始料不及的毁灭方式,活生生地演绎了四川地貌“别出心裁”的惊世之举:它一方面是惨遭埋没,一方面又颠覆重组。四川自然风景“原来如此”的精美绝伦,竟然是以人文文化的灭顶之灾作为代价来换取;我们只不过“赶上了”周而复始中的一次而已。
在这次乾坤大挪移中,有的人想跑出来,跑着跑着,一不小心就跑进了精神废墟;有的人努力把别人从废墟中刨出来,刨着刨着,不知不觉就给人类刨出了一块丰碑。对于一个有志于从事导游职业的考生来说,参加具有特殊意义的2008年四川导游资格考试,也有一个问题要面对:要么是“跑题”,选择逃避;要么是“刨根问底”,选择挖掘。对旅游业和旅游人而言,四川是中国旅游资源一只劫后重生的火凤凰。它充满魔幻般的冷艳,注定四川旅游进入拐点的命运,也会带给新一代旅游人以新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