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基本特征是整体性和要素间的相干性,所谓整体性是指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所谓相干性是指要素间作用的非迭加性。区域经济无疑具有这两个典型的系统特征。**,区域中很多要素都对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而这些要素都是有机联系的,任何机械的分割,都会导致系统功能的失调;第二,这些要素组合起来,其作用要大于单个要素的简单相加。
(一)区域经济系统的空间界定
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复杂程度的加大,单纯从地理学的角度来定义区域的边界对区域经济的研究有很大的制约性。系统论认为系统的整体性表现在同环境相接触时出现的特殊的边界反应。系统的边界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起到保护系统稳定的作用。区域经济系统的边界划分应该遵从这一原则,即区域经济要素之间的联系和功能发生突变的节点的连线构成区域经济系统的界面。传统的区域划分是以自然地理边界为依据的,这是由于传统的经济活动以农业为主,运输和联系方式落后,地理条件制约很大。经济活动局限于平原地带,构成区域经济系统的边界往往是河流、山脉等自然边界。工业化以后运输和联系方式虽有所改进,但是资源流动的成本依然很大,区域经济系统的边界受到自然和人工因素两种影响,其界面除了河流、山脉外,还可能是铁路和权力以及政治上的边界等,这些对经济活动空间成本起约束作用的因素构成了区域经济系统的界面。信息时代的到来迎来了新的人地关系和新的区域经济景观,以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空间形成了空间事物和人地关系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出现了所谓虚拟化的信息地理空间,这种区域经济系统的界线除了资源、成本等经济上的因素影响外,更多地表现为语言、价值观等文化方面以及网络标准和网络规则等技术方面虚拟的界线。可以看到,区域经济系统的边界是随经济活动联系方式的进步而不断延伸的。区域经济活动空间在一定的时间里受到一些因素的束缚,这种束缚构成了区域经济系统的边界,但经济的发展*终会克服这些障碍,直至遇到新的约束,形成新的界面。
(二)区域经济系统的演化和发展
1.区域经济系统演化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系统演化有一个基本条件,就是系统必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热力学研究表明,一个孤立的系统自发地趋于无序,代表系统无序的物理量--熵自发地趋于极大,从而达到不随时间变化的无序的稳定状态。只有开放系统才能通过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引
…… 百年奥运梦想,今天终于实现了。在这个非常时刻,每个中国人都感到异常兴奋与自豪。作为一个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的大国,中国学者当然要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区域经济学》恰逢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作者仅以此书的出版献给北京奥运,献给大家!
《区域经济学》是上海理工大学区域经济学学科带头人栾贵勤教授在承担多项**和省部级课题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在为研究生、本科生八年来讲授区域经济学课程中积累的大量经验,在发表了几百篇区域经济方面的论文和撰写了多部著作的基础上,从而获得了水到渠成的理想效果,以著作体例表述,*终成书的。
区域经济学是认识和解决区域问题的一个重要学科,是在研究和解决诸多区域或空间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本书由六篇二十章组成。**篇**介绍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即区域经济发展的梯度理论与辐射理论;区域经济科学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分析方法。第二篇**介绍区域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分为三章阐述:区域经济增长;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空间结构。第三篇**介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分为三章阐述: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第四篇**介绍区域经济政策与管理,分为三章阐述:区域经济政策;我国区域经济政策;区域经济管理。第五篇**介绍区域经济贸易与生产要素流动,分为三章阐述:区域经济分工与合作;区际贸易与生产要素流动;国际区域经济联系与合作。第六篇**介绍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创新,分为三章阐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区域经济创新。
本书**对区域经济管理、国际区域贸易与生产要素流动、国际间合作以及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和区域经济创新等内容着力论述,并对区域循环经济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及我国发展区域循环经济势在必行等方面都加大了研究的力度。
区域经济学在我国蓬勃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和经济高速增长,区域经济问题已成为各级政府和领导决策的主要参考依据,也是理论界关注的重大问题。区域经济学在中国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浪潮,不断研究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探索解决现实的新课题,从理论高度和实践的可操作性都将有新的突破。区域经济学从20世纪80年代引进应用期,到90年代我国正式建立期,到2000年前沿创新期,很多新问题要从不同视角进行新的研究,时代呼唤更新的成果问世,从事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同仁们需加倍努力、不懈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