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研究关
研究,这里指做研究工作。什么是做研究工作呢?邢福义先生说:“发现一个问题,如果不仅**于想一想,而是咬着不放,大量收集有关的材料,从中归纳出规律,比较系统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便是做研究工作了。”①这段话里包含了三个问题:(1)大量收集有关资料,当然要整理分析。(2)从中归纳出规律,这得要掌握相应的研究方法。(3)系统发表自己的见解,论文必须要有自己的新见解。这段话告诉我们,材料、方法、创见,是做研究工作,完成一篇科研论文不可缺少的部分。这便是研究关中的三个关隘:没有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创见--“如其意不能新,仍是本等情事。则全以琢句炼字为工……读来不觉生涩”(清·李渔《窥词管见》);没有方法--“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②过研究关,并非轻而易举之事。
大量收集有关材料,这是选题时和选题后必做的工作。收集的材料大体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相关的文献资料,二是研究对象的实证性材料,这是产生个人创见的原料、基础和依据。另外,还有关联性材料,包括字典、词典、年表、图录等和学者传记、回忆录、背景史料等等,对于研究起辅助作用。这三类材料都是研究对象的信息材料。不同的是,**类研究成果是已知的显性信息材料,第二类是尚待发掘其规律的隐性信息材料,第三类是为研究提供工具性和背景性的辅助性信息材料。辅助性材料有时可能对研究的某一问题起关键作用。
季羡林先生说:“训练学生的**步,就是会用‘目录学’(借用这个名词),在确定了要搞的题目后,把与这方面有关的文章全找到。有的研究生导师就是这样训练学生,在确定了研究课题以后,把学生带到图书馆把目录翻一遍,看看中外文杂志,在没学会用‘目录学’以前,别写论文。”⑧这表明查阅相关选题的文献资料的重要性。通过相关学科的目录、索引、文摘、综述等工具书的指引把与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查出后,要仔细研读,总结前人对这一问题研究的文献资料,归纳出研究阶段、研究方面、研究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这是研究这个问题的“起点”。没有看到已有的研究成果,后面的研究就有可能会出问题,论文会失去价值。 翻阅了《中文学科论文写作》,有很多感想。归纳起来说,有两大方面:
一个大方面,是关于这部书本身的。这是一部写作学教材,以下三点给了我突出的印象。
**,这部教材有明确的针对性。首先,针对的是论文的写作,希望能对学习者提高论文写作能力提供切实的帮助;其次,针对的是中文学科的学习者,希望能对中文系和相关系科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其他人士提供切实的帮助。不同的学科,具有不同的特点;但是,学问是相通的,怎样做学问和怎样写论文。其他专业的学习者也可以从这部教材中得到启示。
第二,这部教材有合理的结构布局。所谓中文学科,即汉语言文学学科,包括语言学科和文学学科。本教材在简括介绍中文学科论文特点的基础上,分两大块作了多角度的深入阐发,在结构布局上形成了一个二分法系统。一般地讲,语言学科的研究主要是揭示语言事实的客观规律,而文学学科的研究则更重视分析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语言学科内部,文学学科内部,都有许多分支学科。二分法的结构布局,能凸显语言学科和文学学科各自的特点。
第三,这部教材注重动态的写作实践的指导。具体点说,不是静态地讲述主题、题材、结构、语言等方面的知识与要求,而是强调“过三关”。一为选题关。常言:题目选对了,文章就成功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