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管理类图书向来是图书市场中的热点,但今年似乎热点不多,《水煮三国》可算是一种。我先是在一报纸上读到连载的《水煮三国》,感觉不过瘾,于是买了一本,虽然看过了,但不觉得亏。
企业经营管理学一向被认为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有关这方面的书也因此多显得很枯燥。《水煮三国》却不是这种。全书23个章节,作者借助大家耳熟能详的三国人物和三国典故,酣畅淋漓地演绎了一场现代商战的故事。《水煮三国》的意思显然是将三国看做竞争市场中的三类公司,将“三国”这一竞争市场中的主体,分别指代曹操、孙权和刘备三种不同类型企业的管理者。曹操、孙权和刘备显然各有个性。《水煮三国》给我们讲的就是他们运用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策略,融三国智慧与管理精义于一体,读来有趣而有益。
市场竞争中的这三类公司一类是利用计划经济的特点,大量占用**资源的传统企业,实力雄厚、产品占据市场半壁江山,如东汉的曹操;一类是依据特色,固守一块市场,伺机扩张的中小型公司,如吴国的孙权;一类是白手起家,迅速崛起的新兴企业,如蜀国的刘备。面对这样的商战现实,作者巧妙地以人所共知的三国人物为载体,将市场管理、营销的诸般道理渗透于一个个故事之中,讲解得通俗而不乏幽默,让读者在开怀一笑中受到启发。全书大致可分为四大类:一是职场创业的生存谋略,二是以人为本的管理谋略,三是团队互动的交际谋略,四是料敌制胜的营销谋略。四大类内容却贯穿着一条红线,就是以人为本,以智制胜。
比如说,企业的经营管理,诚信是他们一直呼唤的主题。谈及诚信,在书中,作者极力推崇以消费者为**的“攻心”谋略。作者借“诸葛亮”之口罗列了女人和顾客的21个形象风趣的类比。如“做生意和追女人的诀窍,其实都只有四个字:攻心为上。”为了说明这个**目标,作者又进一步列举了市场营销中需要关注的顾客的12个动情点,提出了应对商场变化的上中下三策。还比如,本书将**的“木桶理论”加以引申为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不仅取决于每一块木板的长度,实际上还取决于木板与木板之间的结合是否紧密的结论。书中类似的精彩还有很多。
水煮本是烹饪技法的一种,与“红烧、清蒸”不同,“水煮”讲究的是麻、辣。读《水煮三国》也有吃“水煮”的味道。作者借“三国人物”之口,旁征博引,将市场竞争中方方面面的谋略精华“煮”于一炉,妙论迭出、借古讽今,再加上如文学语言一样的叙述风格,真让我大快朵颐。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很佩服作者构思的巧妙,这虽是一本有着很高谋略价值的经管类图书,但我们将其当作一部好看的小说看又何妨呢?
借名著讲商战策略 戏说风应适可而止
出处/作者:环球时报 黑马 (2004-7-30 10:04:13)
图书市场流行“麻辣烫”
用铺天盖地4个字来形容目前对古典名著的“水煮”和“麻辣”一点也不过分。三伏天里仅看看书摊上那些热辣的书名就浑身冒火:《水煮三国》、《麻辣三国》、《麻辣水浒》,不一而足。原以为是“戏说名著”之类的茶余饭后闲书,甚至觉得如此轻率地对待神圣的古典文学很有亵渎之嫌。因为这些书名过于俚俗,似乎是川菜馆的曲线营销行为。但禁不住朋友的一再鼓吹,总算闲时在空调房间里翻开了这些麻辣气冲天的书。
意想不到的是开卷伊始立即觉出一种别有洞天的清新感,发现这些从经济管理和商战角度出发对古典文学名著的解构和重构,确实属于“古为今用”、“与时俱进”和“贴近百姓”的典范。这些书以古典名著《三国》和《水浒》作底料,加入社会现实和东西方经济学、市场学、管理学的理论汤水、蔬菜、调料,一通猛烈的高火大煮或一番文火慢熬,烩出一锅热辣鲜美的“水煮鱼”和“麻辣烫”来,别有一番风味。这样的书的不妨摆在川菜馆里,销路一定了得。尤其对那些远离人文教育的商界和职场年轻人来说,读这些书既受了古典文学的熏陶,又在娱乐中学了一番东西方管理方面的浅显知识,不亦乐乎?
古典搭台,管理唱戏
这些水煮和麻辣书借助名著里家喻户晓的“名人”和“名段”,将之纳入当下的话语机制中,重构现代商战的故事,不时借古讽今、借古喻今,读来像是在谈论邻家什么人的故事。按说作者的做法并不新鲜,因为在这之前,已经有很多的杂文借助古典文学中的原型来说今天的事儿了。但这些书的*大成功之处在于把这种戏说和小品文做大,就像前两年出现的相声剧和情景喜剧,它们超过了单本相声和单场喜剧小品,其高明之处在于其系统化、整体化,不是简单的量的相加。这样的一本书,当然胜过无数个小品。
比如,在《水煮三国》中,三国被“重构”成了在现代市场竞争中的3类公司:曹操利用计划经济的优势,凭着雄厚的**资源,产品占据市场半壁江山;孙权这方是打特色牌,固守一块市场,伺机扩张的中小型公司;而刘备则是穷家子弟,凭借自己的努力打拼出了一个新兴企业。三国鼎立的故事,一下就成了3种不同类型企业的管理者各显其能的商战故事。《麻辣水浒》一改替天行道,成了“替财行道”的财经寓言,梁山根据地成了“梁山泊绿林公司”,一百单八将各有其财经上的过人之处,摇身一变,成了CEO(**执行官)王伦、晁盖、宋江,智囊吴用、公孙胜,职业经理人林冲、武松、鲁智深……在《诸葛亮日记》中,诸葛亮这个历史上的大智囊成了一家公司的CEO,该书以自述的形式,讲述诸葛亮怎么运作他的公司,怎么管理他的下属,怎么把公司做大,等等。作者把这些名**角一一纳入今天的语境中,用历史的背景,来解决现代的问题。有评论说,这些书中探讨了民营企业的诞生与发展进程,如5年内达到高峰随即破产的神话就属于“水浒模式”,而《麻辣水浒》写的正是一家民营企业从崛起到毁灭的全过程。《水煮三国》则是一部民营企业生存及发展指南。
用眼下的话说,这些书的创意独特,卖与早先引进的那些“奶酪”类小册子相比,自然更容易被国内的读者接受和消化,因为它们都有本土文化的深厚土壤和根底,其语言是当代*流行的口语加仿文言文,戏说加讽喻,亦庄亦谐,脍炙人口。古典文化的普及与经济管理知识的普及能如此水乳交融,融会贯通,实属不易,其畅销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这批“贴近现实”又“贴近百姓”的古为今用的书,再次给我们的出版界以新的启示: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确实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宝库,可以用来作底料一炒再炒。对古典名著的普及应该有不同的做法。仅凭着对传统文化朴素的热爱之心,苦口婆心地推动全民读古书、习古文,是不可取的,也是不现实的。皓首穷经而食古不化者并不鲜见。我们需要一些像《水煮三国》作者这样的人,他们有着深厚的阅读基础,能将古典名著里的人物与故事玩于股掌之上,能引经据典,但又不是扎在故纸堆里的学究,而是对现实有独特的观察和悟性的读书人。只有这样介乎古典和现实之间的人,才能做出这样将文化和经济、文学和社会学、古典小说与现实社会熔于一炉的文化产品来。他们在戏说名著时,也客观上起到了推动人们读原著的作用。
克隆书层出不穷,《三国》被煮烂了
当然在充分肯定这些大话小说、正事戏说、小品大作的作品的同时,我们不能不注意到这些书的内容都是把名著人物纳入今天的框架中再次虚构的产物,除了人名,都是作者为了说事而重新编排的,说白了,是戏说,毫无对原著的忠实可言,绝不能将这些书代替对原著的阅读,更不能以此为凭解释原著,否则就成了文化笑话,无异于文革后期那场从政治和现实的需要出发的全国上下批《水浒》运动。还有这些书畅销之后的跟风现象,就像以前一本“奶酪”书出来后竟然有无数克隆奶酪的蜂拥出现。《水煮三国》后,《水煮后三国》、《水煮楚汉风流》、《水煮春秋战国》层出不穷,从版式设计到内容选材都与《水煮三国》如出一辙。《人民日报》评论道:“克隆书层出不穷,‘三国’被煮烂了。”因此,对于古典名著的戏说应适可而止,此风不可大长。从另一方面说,经济管理是科学,法制社会的商场不是杀人打劫的梁山绿林,这方面知识的普及还是应该有更专业的著作来进行,而不是靠类似“奶酪”和“水煮”类的书来闲谈,这类闲书还是闲读为好,供培养幽默感之用,不可当。 管理是一个需要务实的领域,管理学也是一种需要务实的学问。成君忆先生将人力
资源管理和市场营销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对策,用大话三国的写作方式娓娓道来,
看似荒诞不经,实则大有深意存焉。
既水煮三国之后,成君忆先生再次大话西游,《孙悟空是个好员工》将于9月初面世,
神奇破解中国传统文化,又结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人生的自我完善和团队建设,
具有现实和深刻的指导意义。让我们随着悟空的心路历程,重走一遍西天取经之路。
点击查看14DVD9三国演义(1-42、43-84两个为一套)
点击查看三国演义(中英文字幕)(28DVD)(鲍国安、孙彦军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