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为我们正确认识和理解权力的内涵指明了方向。它认为,人类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形成了以生产关系为基础和**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的实质是利益关系,���人的本质是在社会关系中综合体现出来的。进入**社会以来,由于经济利益关系的对立、对抗,社会关系由原来的平等、合作转化为对立、对抗关系。这时,在社会关系中处于统治地位的**,运用各种政治、经济手段剥削、压迫被剥削、被压迫**,而被剥削、被压迫**往往也会聚集自己的力量,采用适当的形式、手段去反抗。因此,在这种社会关系中,一方制约另一方并作出符合自己意愿的行为,以满足自己一方利益的权威势力就是权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社会关系日益复杂化,社会权力被人们细分为经济权力、政治权力、家族家庭权力,以及在某种条件下的宗教权力等。还有人从体制上把权力分为个人权力、集体权力。另外也有人把权力分为党、政、军、财、文等方面的权力等。事实上,社会权力构成一个系统,从内容上说,经济权力是政治权力的实力后盾,政治权力是实现经济权力的集中表现和手段;从结构和体制上说,政治权力则处于权力的**地位。
对于政治权力的涵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在他们的著作中,从不同角度,使用过公共权力、政治权力、**权力、统治权力、政治统治权力这样一些概念,并进行过阐述。就他们所指称的对象及其内涵而言,统治权力有更广的涵义,而公共权力、政治权力、**权力,指的是同一意义上的政治现象,即统治**运用**机器实行**统治,实现**职能的特殊社会权力;从其实质上看,即统治**用来压迫被统治**的权力。在当代,**权力被普遍地用来指称政治权力、公共权力,并成为通用的政治、法律术语,但在政治科学上,一般仍使用政治权力的说法。这些用语上的不同,并不是表明公共权力、政治权力、**权力的质的规定性有什么不同。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分析权力主体、权力构成、权力特征时,说的是相同的内容,并不是按照不同的用语,分析各自不同的主体、构成和特征。
按照马克思主义对政治权力的理解,其涵义包括如下内容:
**,政治权力的实质是统治**实行**统治的政治统治权力。这一实质表明,作为**统治的工具,政治权力不容置疑地属于统治**,为统治**所独有独占。它由统治**来行使,并为统治**的根本利益服务。
第二,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包括公共权力机构即**机关及其
…… [看更多书摘] 《政治学概论》是教育部师范司“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立项项目,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主干课——政治学类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研究”的成果之一。
本书由课题主持人、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姜安教授主持编写。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北华大学等高等师范院校从事政治学理论教学和研究的教师参加了撰写工作。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素质教育为基本价值取向,并以其合理的结构、科学的体系、新颖的思维和完整的内容,展示了现代政治学理论的基本发展面貌;本书在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政治学理论的针对性、操作性的研究,并赋予了对政治学理论新的理解和诠释。本书为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和其他高校的学生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者提供了一本很有价值的教材。
本书**章由东北师范大学姜安执笔,第二章由东北师范大学赵连章执笔,第三章由东北师范大学赵来文、北华大学杨弘执笔,第四章由东北师范大学张顺执笔,第五章由东北师范大学姜安、华中师范大学俞怀宁执笔,第六章由华中师范大学郭红霞、东北师范大学张顺执笔,第七章由东北师范大学张桂英执笔,第八章由西南师范大学李国安执笔,第九章由东北师范大学柏维春执笔,第十章由东北师范大学刘彤、北华大学杨弘执笔。*后,由姜安教授统稿和定稿。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教育部师范教育司、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大力支持,首都师范大学闻立树教授受高教社的委托,审阅书稿并作了加工,责任编辑胡卫红为本书出版付出了大量心血,对此谨表谢意;本书同时得到了东北师范大学田克勤教授、邵德门教授和华中师范大学张耀灿教授、吉林大学周光辉教授的指导,在此一并表示感谢;请诸位同行专家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