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孙犁
山地回忆
从阜平乡下来了一位农民代表,参观天津的工业展览会。我们是老交情,已经快有十年不见面了。我陪他去参观展览,他对于中纺的织纺,对于那些改良的新农具特别感到兴趣。临走的时候,我一定要送点东西给他,我想买几尺布。
为什么我偏偏想起买布来?因为他身上穿的还是那样一种浅蓝的土靛染的粗布裤褂。这种蓝的颜色,不知道该叫什么蓝,可是它使我想起很多事情,想起在阜平穷山恶水之间度过的三年战斗的岁月,使我记起很多人。这种颜色,我就叫它“阜平蓝”或是“山地蓝”吧。
他这身衣服的颜色,在天津是很显得突出,也觉得土气。但是在阜平,这样一身衣服,织染既是不容易,穿上也就觉得鲜亮好看了。阜平土地很少,山上都是黑石头,雨水很多很暴,有些泥土就冲到冀中平原上来了--冀中是我的家乡。阜平的农民没有见过大的地块,他们所有的,只是像炕台那样大,或是像锅台那样大的一块土地。在这小小的、不规整的,有时是尖形的,有时是半圆形的,有时是梯形的小块土地上,他们费尽心思,全力经营。他们用石块垒起,用泥土包住,在边沿栽上枣树,在中间种上玉黍。
阜平的天气冷,山地不容易见到太阳。那里不种棉花,我刚到那里的时候,老大娘们手里搓着线锤。很多活计用麻代线,连袜底也是用麻纳的。
就是因为袜子,我和这家人认识了,并且成了老交情。那是个冬天,该是一九四一年的冬天,我打游击打到了这个小村庄,情况缓和了,部队决定休息两天。 早在上世纪的1920年,教育部通令全国中小学“改国文为语体文”使“以现代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的现代文学的追求在行政措施上得到了推行。新文学成为大学文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始于1928年杨振声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时明确提出“创造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学”的办系宗旨,先后为高年级学生开设了“中国新文学研究”与“新文学习作”等课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教育部召集的全国高等教育会议通过了“高等学校文法两学院各系课程草案”中规定《中国新文学史》是各大学中国语文系的主要课程之一。受教育部委托,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1998年年会上,确定了中文专业本科的七门主干课,其中将自新时期以来在全国高校中文系已分别开设了20年的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两门课合并为一门主干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嗣后,“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的编写就提到了日程。本书也正是适应这一教学需要而编选的。安徽省教育厅2007年确定安徽新华学院方铭教授主讲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为精品课程,因此,我们就将这部教材定名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选》,分三册出版。
我们正在进行现代文学教学改革和实践,*大的体会是:现当代作家创作的许多**作品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构成,也是现代文学史教学的重要内容。文本的细读和精讲,应该成为教学的重要一环。本书坚持文学审美标准,按照现代文学的发展脉络,精选了现代文学史上主要作家的代表性作品,呈现了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基本面貌,意在为本科教学和研究生学习提供方便,同时,也为广大读者提供一部现当代文学审美鉴赏的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