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意识的加强,反映民众生产生活的记载亦逐渐增加,然而那却只是史书中极小的一块.整个二十四史,可以说就是一部部帝王将相史.我国传统历来把争名邀胜、留名青史看成是至高荣誉,散而史家非常重视选择人史人物,但由于封建皇权的威慑,所载人物,多为帝王将相、达官贵人。他们为了留名青史,有的竟做出了贿赂史家的不良行径。
然而,常璩的公华志》却把“侏离之氓”、“贱俚之妇”这些其它史书不屑一顾的人物人史,且与“才子士人”、“达官**”平列。如在《华志》中,既有上层妇女,如从小读《诗》、《礼》的梓幢地区的文季姜、蜀郡张霸的孙女张新纪、广汉地区大匠王堂的长子王博的妻子杨进等;更有平民女子,如广汉人李元的女儿、杨文的妻子李正流,广汉人王辅的妻子彭非,汉中人赵嵩的妻子、姓张一家的女儿张礼修等,常璩皆一一述及了她们对家庭、社会的贡献;无论她们出身贵贱、身份高低,同样予以褒扬。常璩选择人史的人物不是以出身、地位为标准,而是以他所称道的道义“忠臣孝子、烈士贤女、高劭足以振玄风,贞淑可以方苹繁者”为标准的,凡具有“达道义,章法式,通古今,表功勋,而后旌贤能”的人物均可人史.。故而,许多被社会所轻视的、被大多数史家所弃之不顾的贱民,常璩却选择人.《华志》中,无疑有着较明显的庶民化倾向。至如《华志》中李余、彭非、谢姬等庶民的闪光面貌的记载,无疑是《华志》编纂内容庶民化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