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
和谐
精彩点拨
和谐是真善美的统一。
和为贵,谐为美。
和谐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和谐具有包容性,也需要个性。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善待自然,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
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会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冰心
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美。——赫拉 克利特
公正的社会必定是和谐的。——柏拉图
只有劳动才能使人变得幸福,使他们的心灵变得和谐、心满意足。——别林斯基
我们的使命是照亮整个世界,熔化世界上的黑暗,找到自己和世界之间的和谐,建立自己内心的和谐。——高尔基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雨果
宇宙本身就是和谐的。——爱因斯坦
地位越高,自我评价就越高,自信心多强,能力就有多强。我们总能表现出与环境的和谐平等。——赫兹里特
如果迫使人进入社会的是需要,在人心里培植社会原则的是理性,赋予人以社会性格的却只有美。只有审美的趣味才能导致社会的和谐,因为它在个体身上奠定和谐。——席勒
经典素材
“和谐”释义。
(和为贵)
翻开词典,查阅“和谐”一词,是指和顺、协调。“和谐”由“和”、“谐”两字组成。“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济之意;“谐”者,相合也,有顺和、协调、无抵触、无冲突之意。“礼之用,和为贵”,“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家之计在于和”。尽管有人对孔子时代的“礼”,特别是“和”有争议,但是后世多将“和为贵”作为“和谐”处世的箴言。传统中医讲“和”,说“和”才身体健康;生意人讲“和”,因为“和气生财”;居家过日子讲“和”,因为“家和万事兴”;通融民族关系讲“和”,因为有利于民族团结,如王昭君“和亲”;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共处”,更是已经成为国与国之间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指导原则。
中国古代的“和谐社会”理念 (和谐是中国人恒久的追求)
中国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的思想都是从远古“中和”思想发展而来的。儒家提出“中庸”,墨家提出“非乐”,但他们都注重仁义学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