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一般结构及基本工作原理
**节 PLC的产生和发展
一、PLC的产生和特点
20世纪60年代,由于小型计算机的出现和大规模生产及多机群控的发展,人们曾试图用小型计算机来实现工业控制,代替传统的继电接触器控制。传统的继电接触器控制采用的是固定接线方式,一旦生产过程有所变动,就得重新设计线路连线安装,不利于产品的更新换代。��采用小型计算机实现工业控制价格昂贵,输入、输出电路不匹配,编程技术复杂,因而没能得到推广和应用。
20世纪60年代末期,美国汽车制造工业竞争激烈,为了适应生产工艺不断更新的需要,在1968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首先公开招标,对控制系统提出的具体要求基本为①它的继电控制系统设计周期短,更改容易,接线简单,成本低;②它能把计算机的功能和继电控制系统结合起来。但编程又比计算机简单易学、操作方便;③系统通用性强。1969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根据上述要求,研制出世界上**台可编程序控制器,并在GM公司汽车生产线上**应用成功,实现了生产的自动控制。其后日本、德国等相继引入,可编程序控制器迅速发展起来。但这一时期它主要用于顺序控制,虽然也采用了计算机的设计思想,但当时只能进行逻辑运算,故称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简称PLC(Pro-grammablc logic Controller)。
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更多地具有计算机功能,不仅用逻辑编程取代硬接线逻辑,还增加了运算、数据传送和处理等功能,真正成为一种电子计算机工业控制装置,而且做到了小型化和超小型化。这种采用微电脑技术的工业控制装置的功能远远超出逻辑控制、顺序控制的范围,故称为可编程序控制器,简称Pc(Programmable Controller)。但由于Pc容易和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混淆,故人们仍习惯地用PLC作为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缩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