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服饰风俗
第三节 中国历史上的服饰变革
中国的服饰一开始就呈现各民族多元化、本民族雷同化的特点。由于历史上民族分布格局的动荡和各族人民的互相交流,中原传统服饰和周边少数民族服饰一直处在互相碰撞、渗透、模仿和交光互映中,不仅形成华夷杂服的多元化服饰结构,而且使周边的胡服不断被吸收、沉淀到中原传统服饰之中。
中国传统服饰的变革,有明显的周期性的规律。经过春秋战国的民族动荡,到秦汉进入沉淀、稳定时期;经过东晋十六国南北朝的动荡,隋唐时又来了一次沉淀;从辽、金、元的动荡到明朝恢复汉族衣冠,从清朝强制推行满族服饰到民国后多元化服饰结构的形成,莫不如此。
一、秦汉冠服制的确立
春秋战国到秦汉的服饰变革主要表现在:出现了连接上衣下裳,不系芾的深衣。由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胡服中的短上衣、长裤、勒靴传人中原。山西长治县分水岭出土的武士铜像,上身着直襟上衣,下身着长裤,足穿勒靴,已是胡服的赵国武士了。
汉代是传统冠服制的确立时期,上述楚国的獬豸冠,赵国的鹖冠等都被吸收到冠服制中。通过对各国服饰的选择、吸收,完成了对商周时代传统服饰的完善和改造。
二、唐代的服饰新潮
十六国南北朝时,已渗入大量胡服的汉族服饰与胡服再度形成鲜明的对立。中原士人称“冠带”,胡人被称做“索虏”、“岛夷”。北魏孝文帝为了标榜华夏正统,进行了以禁胡服为外在标志的全面改制,进一步拉近了华夷服饰的距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