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文化述略
中国古砚,自秦汉称“研”始,迄今已有两千多年了。砚者,同之瑰宝。其实,自从砚台一出现就和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毫不夸张地说,没有砚,就没有中同五千年文明史。中国的砚文化当属国粹中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一族,在华夏的文明史上,砚台对传播文化艺术起着重要作用。祖国各地名砚的来历、选材、特质、工艺制作以及从文史、民俗、荚学、文物鉴别、收藏价值等角度都可以揭示中国砚文化的内涵。汉三足砚参考价45万~60万元
砚是由原始社会的研磨器演变而来的,故又称“研”。我国制造砚台的历史久远,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开始的砚台,是用有色矿物颗粒在石头上进行研磨。到春秋时期砚台基本成型,至汉代砚台基本被接受,并从此抛开研石自成一体。从此,古砚由简单的研磨石片,演化成材质众多、形制各异的庞大家族,并集雕塑、书法、绘画、篆刻于一体,成为古代精美的艺术品。但是,这个时期的古砚,只能成为**直接使用的工具,因为文化毕竟掌握在统治**手中,平民尚与文化无缘。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颁行,打破了少数**把持文化的局面,一些寒门、平民士子通过科举进入仕途,进入统治**中的文人比例不断扩大,作为书写工具的砚台,其材质的选择、形制的确定,已由文人来**时尚。随着四大名砚端、歙、洮河、红丝等优良材质的发现,精美的石品深受王公**,尤其是文人雅士所喜爱,并且得到了**的“青睐”唐宋时期还设立了砚务官,专门为朝廷生产贡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