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明代儒学生员与地方社会
QQ咨询:
有路璐璐:

明代儒学生员与地方社会

  • 作者:陈宝良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50061
  • 出版日期:2005年01月01日
  • 页数:568
  • 定价:¥36.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分上下两编,对明代生员层进行了考察。上编从学校与科举入手,考察生员的产生,生员在地方学校的肄业与考核,以及生员如何步入仕途。下编从社会视角,考察失意科场或仕进无门的生员层的社会流动及其“社会性动作”,即他们在社会诸领域的活动和所扮演的角色。作者在广泛占有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将明代生员置于大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加以详细考察,提出了许多新见解,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文章节选
    二 明代的教育体系
    明清教育及科举考试均直接宋代。相比之下,明代社会与宋代社会有着诸多相同之处:在学术上均出现了理学,甚至高踞庙堂,成为正统;城市都很繁荣,并由此而产生了众多的适应城市平民生活的文化。李弘祺曾对宋代教育有深入的研究,颇具真知灼见,甚至对于研究明代教育,也不乏启发性的价值。
    艾尔曼认为,明代**官僚选拔体制通过一种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的选拔和任命制度得以重建:学校、考试、荐举和任命。这是颇具真知灼见的看法。
    明代官方的学校制度*为完备。在**有国子监,在地方有府、州、县学。此外,还有都司、行都司儒学,卫儒学、都转运司儒学,以及宣慰司儒学、按抚司儒学、诸土司儒学,甚至还有宗学与社学。
    在元代,中国传统社会的自然***,也即受过教育的土地占有者,在蒙古兵入侵中原时遭到了部分的杀戮,士人地位一落千丈。朱元璋重建大明帝国后,颁发了许多御制或敕撰的书籍,如《大明令》、《大明律》、《御制大诰》、《皇明祖训》、《学校格式》、《教民榜文》,尽管有些属于法令或起到法律的作用,但亦
    多将法律寓于教化之中。而学校的设立,无疑反映了朱元璋重视儒家教化的基本思想。究国子监的创设,当追溯到元末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据明人卢上铭《辟雍考》的记载,此年所设学尚未称“国子学”,而是称“博士厅”。次年,即至正二十五年,朱元璋下令,将集庆路学改为“国子学”。洪武元年(1368年)春正月,朱元璋即帝位,于是国子学改称“大明国子学”。洪武十五年,正式将国子学改称“国子监”。中都也设国子学,后并入京师。永乐元年(1403年),始设北京国子监。迁都后,又有南北国子监之分。明代的国子监类似古代的成均、汉朝的太学。唐设有东监、西监,在监肄业的称为国子生,这是国子监的开始。宋、元都设有国子学。明循唐宋之制而规模更为扩大。
    明代地方学校的设置,始于元末至正十九年(1359年)。此年、朱元璋命宁越知府王宗显开设郡学,延儒士叶仪、宋濂为五经师,戴良为学正,吴沈、徐原为训导。洪武二年(1369年),诏命郡县设立学校,从此建立起一整套的地方学校、学官制度。
    明代地方学校之盛,为唐宋以来所不及。除府、州、县学外,在一些边地或西南由土司控制的地区,设有一些卫学或土司儒学。自明代中期以后,这类学校呈迅猛发展之势,不仅提高了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水平,而且促进了地域问或民族间的文化交流,甚至明中期以后生员数的大量增加,也与这类学校有普遍增设不无关系。
    ……
    目录
    导论
    一 生员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二 明代的教育体系
    三 明代生员研究:史料、现状与方法
    上编 儒学生员与明代学校、科举
    **章明以前历代教育概况
    一 官学
    二 私学
    第二章 明代的学校
    一 南、北两京国子监
    二 府、州、县学
    三 都司儒学与卫学
    四 商籍与运司学校
    五 宗学
    六 孔颜孟三氏学
    七 书院
    八 社学、义学及乡学
    第三章 生员的种类与人数
    一 生员的别称
    二 生员的名色
    三 生员人数的初步考察
    第四章 生员的考取与课试
    一 学规与教法
    二 童试
    三 学官对生员的课业
    四 提调官的季考
    五 提学院道的考试
    六 院、台的观风
    第五章 生员的仕进之途
    一 举人:生员羡慕的出路
    二 出贡:生员无奈的选择
    三 纳贡:为生员别开的蹊径
    四 荐举:生员的超拔之途
    下编 儒学生员与明代社会
    第六章 生员层的社会职业流动
    一 训蒙处馆
    二 游幕天下
    ……
    第七章 生员与地方社会:以政治参与为例
    第八章 生员的无赖化
    第九章 生员的经济地位
    第十章 生员生活与明代学术
    余论
    附表
    参考文献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