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财务管理总论
本章知识点简介
本章主要介绍了财务管理的含义和内容、财务管理的观念、财务管理的目标、财务管理的环境。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财务管理的含义。财务管理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重要的工作。
二是财务活动。财务活动包括投资、资金营运、筹资和资金分配等一系列行为。投资是指企业根据项目资金需要投出资金的行为;资金营运活动是指因企业日常经营而引起的资金收付活动;筹资活动是指企业为了满足投资和资金营运的需要,筹集所需资金的行为;资金分配是指对企业各种收入进行分割和分派的行为或指对���业净利润的分配。
三是财务关系。财务关系是指企业资金投放在投资活动、资金运营、筹资活动和分配活动中与企业各相关者所产生的经济利益关系,包括企业与投资者、企业与债权人、企业与受资者、企业与债务人、企业与供货商、企业与客户、企业与政府、企业与内部各单位、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
四是财务管理的环节。财务管理的环节是指财务管理的工作步骤与一般工作程序。财务管理包含以下几个环节:规划和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业绩评价与激励。
五是财务管理的目标。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主要模式有:利润*大化目标、每股收益*大化目标和企业价值*大化目标。
六是企业相关利益群体利益冲突的协调。通过协调各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使企业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分配均衡,减少利益冲突所导致的企业总体收益和价值的下降,使利益分配在数量和时间上达到动态的协调平衡。需协调的矛盾中两个*突出的是:企业与经营者的冲突、企业与债权人的冲突。
七是财务管理的环境。影响财务管理的经济环境因素主要有经济周期、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政策等。影响财务管理的法律环境主要包括企业组织形式、公司治理的有关规定以及税收法规。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金融环境的要素主要由金融机构、金融工具、金融市场和利率等。
**节 财务管理概述
一、财务管理的含义和内容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也表现为使用价值的生产和交换过程及价值的形成和实现过程的统一。在这个过程中,劳动者将生产中所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产品或服务中去,并且创造出新的价值,通过实物商品的出售或提供服务,使转移价值和新创造的价值得以实现。企业资金的实质是生产经营过程中运动着的价值。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实物商品或服务在不断地变化,它们的价值形态也不断地发生变化,由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周而复始,不断循环,形成了资金运动。所以,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一方面表现为实物商品或服务的运动过程,另一方面表现为资金的运动过程;资金运动不仅以资金循环的形式而存在,而且伴随生产经营过程的不断进行,因此资金运动也表现为一个周而复始的周转过程。资金运动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价值方面,它以价值形式综合地反映着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企业的资金运动,构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个独立方面,具有自己的运动规律,这就是企业的财务活动。企业的资金运动和财务活动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一言以蔽之,企业财务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利益关系。前者称为财务活动,后者称为财务关系。
财务管理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
(一)财务活动
企业的财务活动包括投资、资金营运、筹资和资金分配等一系列行为。
1.投资活动
投资是指企业根据项目资金需要投出资金的行为。企业投资可分为广义的投资和狭义的投资两种。
广义的投资包括对外投资(如投资购买其他公司股票、债券,或与其他企业联营,或投资于外部项目)和内部使用资金(如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流动资产等)。狭义的投资仅指对外投资。
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必须考虑投资规模(即为确保获取*佳投资效益,企业应投入的资金数额);同时还必须通过投资方向和投资方式的选择,来确定合适的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降低投资风险。
2.资金营运活动
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会发生一系列的资金收付行为。首先,企业需要采购材料或商品,从事生产和销售活动,同时,还要支付工资和其他营业费用;其次,当企业把商品或产品售出后,便可取得收入、收回资金;*后,如果资金不能满足企业经营需要,还要采取短期借款方式来筹集所需资金。为满足企业日常营业活动的需要而垫支的资金,称为营运资金。因企业日常经营而引起的财务活动,也称为资金营运活动。
在一定时期内,营运资金周转速度越快,资金的利用效率就越高,企业就可能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取得更多的收入,获取更多的利润。
企业需要确定营运资金的持有政策、合理的营运资金融资政策以及合理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包括:现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计划的确定;应收账款的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的确定;存货周期、存货数量、订货计划的制订;短期借款计划、商业信用筹资计划的确定等等。
3.筹资活动
筹资是指企业为了满足投资和资金营运的需要,筹集所需资金的行为。
在筹资过程中,一方面,企业需要根据战略发展的需要和投资计划来确定各个时期企业总体的筹资规模,以保证投资所需的资金;另一方面,要通过筹资渠道、筹资方式或工具的选择,合理确定筹资结构,降低筹资成本和风险,提高企业价值。
企业通过筹资通常可以形成两种不同性质的资金来源:一是企业权益资金;二是企业债务资金。
4.资金分配活动
企业通过投资和资金的营运活动可以取得相应的收入,并实现资金的增值。企业取得的各种收入在补偿成本、缴纳税金后,还应依据有关法律对剩余收益进行分配。广义地说,分配是指对企业各种收入进行分割和分派的行为;而狭义的分配仅指对企业净利润的分配。
企业实现的净利涧可作为投资者的收益,分配给投资者或暂时留存企业(作为投资者的追加投资)。企业需要依据法律的有关规定,合理确定分配规模和分配方式,确保企业取得*大的长期利益。
(二)财务夫系
企业资金投放在投资活动、资金运营活动、筹资活动和分配活动中,与企业各方面有着广泛的财务关系。这些财务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卞要是企业的投资者向企业投入资金,企业向其投资者支付投资报酬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2)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企业向债权人借入资金,并按合同的规定支付利息和归还本金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3)企业与受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企业以购买股票或直接投资的形式向其他企业投资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4)企业与债务人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企业将其资金以购买债券、提供借款或商业信用等形式出借给其他单位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5)企业与供货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企业购买供货商的商品或接受其服务,以及企业向客户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
(6)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财务关系,是指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通过收缴各种税款的方式与企业形成的经济关系。
(7)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是指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在生产经营各环节中互相提供产品或劳务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8)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企业向职工支付劳动报酬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关系。
二、财务管理的环节
财务管理的环节是指财务管理的工作步骤与一般工作程序一般而言,企业财务管理包含以下几个环节:
(一)财务规划和预测
财务规划和预测首先要以全局观念,根据企业整体战略目标和规划,结合对未来宏观、微观形势的预测,来建立企业财务的战略目标和规划。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确定与之相匹配的企业的财务战略目标,因此财务战略目标是企业战略目标的具体体现。财务战略规划也就是企业整体战略规划的具体化。
在财务战略的指导下,企业财务人员要根据企业财务活动的历史资料,考虑现实的要求和条件,对企业未来的财务活动作出较为具体的预计和测算。测算各项生产经营方案的经济效益,为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预计财务收支的发展变化情况,以确定经营目标;测定各项定额和标准,为编制计划、分解计划指标服务。
(二)财务决策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当按照财务战略目标的总体要求,利用专门的方法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比较和分析,并从中选出*佳方案的过程。
财务决策是财务管理的核心,财务预测是为财务决策服务的,决策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
财务决策主要包括:确定决策目标、提出备选方案、方案优选等步骤。
财务决策的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经验判断法,是根据决策者的经验来判断选择,常用的方法有淘汰法、排队法、归类法等;另一类方法是定量分析法,是应用决策论的定量方法进行方案的确定、评价和选择,常用的方法有数学分析法、数学规划法、概率决策法、效用决策法、优选对比法等。
(三)财务预算
财务预算是指企业根据各种预测信息和各项财务决策确立的预算指标和编制的财务计划。
企业在制定了财务目标、财务规划后,首先要在全企业内部建立财务预算体系,并根据各种预测信息和各项财务决策确立财务预算的指标和编制财务计划,预算体系的建立和财务预算的编制是实现企业财务目标乃至实现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出发点和基础。财务预算就是企业财务战略规划的具体计划,是控制财务活动的依据。
财务预算一般包括以下环节:分析财务环境,确定预算指标;协调财务能力,组织综合平衡;选择预算方法,编制财务预算。
值得注意的是,财务预算应纳入到企业全面预算体系中去,构成企业全面预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财务控制
财务控制就是对预算和计划的执行进行追踪监督、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和修正,以保证预算的实现。
在控制过程中,由于企业各个部门的运作及预算的执行都会*终以价值的形式体现出来,都会对企业的资金运动产生影响,这就需要协调企业各部门的关系,发动和激励企业全体员工参与全面预算的落实和执行,以使得企业的经营能**运转,实现价值增值。此外,还要协调好与企业外部各方面的关系,并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为企业谋取更大的利益。
另一方面,为保证对各部门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需要设计适当合理的财务控制制度以监控预算的执行,同时保证这种财务控制制度符合企业整体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更为重要的是,要对财务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风险控制和管理,以保证目标和预算的执行。风险控制和管理就是要预测风险发牛的可能性、尽可能地提出预警方案、确定和甄别风险、采取有效措施规避、化解风险或减少风险所带来的危害等等。
(五)财务分析、业绩评价与激励
财务分析主要是根据财务报表等有关资料,运用特定方法,对企业财务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项工作。财务分析既是对已完成的财务活动的总结,也是财务预测的前提,在财务管理的循环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财务分析是评价和衡量企业、部门以及各级管理人员经营业绩的重要依据,是挖掘潜力、改进工作、实现财务管理目标和企业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合理实施企业决策的重要步骤。财务分析包括以下步骤:占有资料,掌握信息;指标对比,揭露矛盾;分析原因,明确责任;提出措施,改进工作。
在财务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的经营业绩评价体系是企业建立激励机制和发挥激励作用的依据和前提,而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又是企业目标实现的动力和保证。一般来说,经营业绩评价体系应该是一个以财务指标为基础,并包括非财务指标的完整的体系。非财务指标主要包括企业的战略驱动因素,如客户关系、学习和成长能力、内部经营过程等。一个完善的业绩评价体系应该力求达到内部与外部的平衡和长期与短期的平衡。
上述几个环节的财务管理工作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第二节 财务管理的目标
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含义和种类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它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有效的基本标准,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行为导向,是财务人员工作实践的出发点和归宿。财务管理目标制约着财务工作运行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不同的财务管理目标,会产生不同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因此,科学的设置财务管理目标,对优化理财行为、实现财务管理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的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财务管理目标的设置,必须要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相一致,符合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需要,体现企业发展战略的意图。
另外,财务管理目标还应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层次性。相对稳定性是指尽管随着一定的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财务管理目标可能会发生变化,人们对财务管理目标的认识也会不断深化。如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财务管理是围绕**下达的产值指标来进行的,所以那时的财务管理目标可以看作是“产值*大化”。改革开放初期,企业经营活动的**从关注产值转变为关注利润,这时的财务管理目标就是“利润*大化”。但是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相匹配的。因此,在一定时期内,应保持相对稳定。
财务管理目标的层次性则是指总目标的分解,即把企业财务的总目标分解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形成部门目标,甚至再进一步分解到班组和岗位。特别一提的是,财务目标的分解应该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分解同时进行,以保证财务目标的落实与企业战略目标的落实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