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我错了
我想这世上*有勇气承认错误的人,大概是非英国人莫属了;在英国,你无时无刻地听到人们说:“对不起,我的错!”(I am sorry,my fault.)人们坚持自己的“错误”,甚且不惜为此而吵个面红耳亦。侨英外国人中,流行着如下的笑话——在交通挤塞的孔道上,甲车撞着了乙车的尾部。两车都有些微损伤,甲乙车主将车开至路旁,围观热闹的人(都是外国人)以为甲乙车主一定会因互相推诿责任而闹上警署,哪知出乎意料之外,甲乙车主下车后,连自己的车损伤程度,看亦不看一眼,就互说:“对不起,我的错!”甲乙两人都争着认错,结果几乎演全武行!
经过长期细心研究之后,笔者以为说“对不起,我的错”的人,大都是言不由衷,他们的“哲学”是,我既然如此勇于认错,你一定不忍再厚责我了。举个例说:如果你迟到半小时,与其对主管撒那种“送车送船”的陈旧谎言,不如直认“我的错,睡过钟了。”——主管会直斥前说之非,对于后者,他能因你认错而动怒吗?
笔者当“托盘”的日子,又常遇到一些很令人感动的场面。那碟菜明明不合胃口,百分之九十还安然无恙,但人客已想付账离开。当你前去收拾盘碟时,该洋鬼子一定会说:“对不起,并不是你们的菜不好——你们的厨子真有一手——而是我刚刚吃过东西,太饱了,实在没法再吃下你们这碟色味俱佳的菜。”乖乖,人们付了钱买了一碟不合胃口的菜,还如此低声下气认错,你还不羞个满面通红?
当然,英国人亦有说他人不是的时候,们他技巧高超,艺业精明,并不是冲口说“这是某人的错”这样失风度与无教养的话。笔者有一次与数友人商量并“茶话”要邀请些什么人,提及A时,B慢条斯理说:“A真是个了不起的家伙,他的女朋友真他妈的漂亮,听说他的网球是学院里的**高手,但我就受不了他那种不可一世的气焰。”B对A的“歌颂”,都是*后一句评语的装饰,结果A没有获得邀请。
又有一次,C约我去他家里听唱片,又要我代约D。当我告诉D时,他说,C真是一个全能的人,既会写文章又弹得一手西班牙六弦琴,他住处的环境亦挺写意,尤其是门前那圃玫瑰花,但说了半天,*后他还是表示不愿去,因为C经常用手指搔那半秃的头的习惯,他实在无法忍受!
在香港,这种人多的是,所谓深懂世故的人,大都如此。它究竟是好是坏呢?“对不起,我自己不喜欢这种闪缩的作风,这是我的错!”
上帝和狗
喜爱狗儿,似乎是英国人的民族特性之一;三数年前英国流行着这样一则笑话——史密斯太太不理会女儿跟哪个男孩子睡觉,但对于她的爱犬跟哪只雄犬发生关系,却十分认真。她的女儿懂得避孕,有备无患,但她的狗儿却随时会生出一只“杂种狗”。
有关英国人和狗的笑话甚多,因养狗而导致家庭不睦甚至夫妇反目的事件亦不少。读《伦敦国报》上公布的遗嘱,经常可见“……五千镑,给我的长期忠实伴侣路华……”,这“路华”非仆非友,乃死者生前的宠狗。
“如果你不喜爱狗儿,那你够不上做绅士!”这句英国的古谚,至今仍盛行不衰。为了使自己有“绅士风度”,司机们对在路上闲逛的狗儿优礼有加,结果因为“避狗”而酿成车祸,平均每周约九宗;牧羊犬的性能不只一次被人称颂,但它的“兽性”经常发作,一九六九年,估计被牧羊犬及因牧羊犬看守不周被他种同类咬死的羔羊约一万头。
英人爱狗之风,由来已久,笔者虽无意考证,但写于十七世纪的彼普斯日记(Pepys’Diary)已有“爱狗”的记载,彼普斯记述他被查尔斯二世召见于议庭时写道:“皇帝给我的印象是愚昧,他丢下国事不理,只管和他的宠狗谈笑玩耍。”
时至今天,视狗儿为一生**伴侣的仍大有人在,这使与狗儿有关的行业,成为一门热门生意。伦敦**的狗儿用品店“南德殊”(Nantwich),六九年的营业额达港币一千五百万;至于狗儿美容院,更是十分普遍,单是伦敦一地,就有六十余家,一家位于“高尚住宅区”京士顿的“宫廷狗儿美容院”,“修甲和沐浴”每次收费一镑五十便士,“染发”每次收费二镑——女主人今天换了黑色皮大衣,很可能会将白毛狗染成黑色的。
除了“美容”之外,狗儿的化妆用品还多的是,不过这些本港读者早已知之甚详,略去不说。
狗墓场似乎亦是很赚钱的冷门行业,一具普通的狗棺,约值二十至三十镑,一块狗墓碑,通常价格是五十镑……奇怪的是,人墓可能被荒置,但狗墓却经常有人来“献花”。
不少英文名词,如果将其组成字母倒调,意义就完全相反,如boy和yob(英国土语:阿飞);vips(重要人物)和spiv(人渣)等都是,但god倒调的dog,却一样得到英人尊敬。狗儿受英国人宠爱,似乎是上天注定的。
托盘乐得要死
笔者是“托派”(“托盘学派”的大行家,且能苦中取乐,自嘲过日,比起一般留学生诸君,真不知要高明多少呢。一笑)!这里且谈“冷眼看洋鬼子饮酒”。
据说现在饮酒前先作试尝以辨冷暖真伪优劣的外国规矩,是从罗马时代开始的,那时的**总先让奴隶先行试尝,试试酒中是否有毒,着实是一个聪明绝顶的办法;现在奴隶制度早成陈迹,但“试酒”之风却愈来愈盛,且经过千百年来的进化,早已成为一项艺术,在笔者眼中,简直是“世界十大奇观”之一。
且说有小伙子一名,携其如花似玉来吃餐,或许是为了表示身份或其他原因,该小子会连珠炮似地向她抛出一串非英文的酒名,如果她未见过世面或不熟酒性,则只有唯唯诺诺,由其心上人唱独脚戏;好个小子,不慌不忙,以专家口吻、欧陆的腔调,点了一小瓶酒。逢上这样的镜头,笔者总诈作听不懂,曰:“淋巴,披里士!”(因为所有的酒都编上了号码)该小子经此一问,不觉飘飘然起来,因为如此他肯定比我高出一至二等的!当你将酒“托”给他“验明正身”时,他会煞有介事端详一番,然后一声OK,你得将酒交回酒吧部,红暖白冷,等到“时机成熟”,再端到他尊前开樽,并倒一点给他试(时时刻刻准备殉情乎?)。就在这个时刻,精彩好戏上演了。
试酒的小子,照例将酒杯端近鼻下,然后合起双眼,或作吸鼻烟之状,或作化学课上嗅“有臭或无臭气体”的化学物时之状,如此过了二三秒钟,才轻启嘴唇、眯着眼睛,用电影上慢镜头的动作,将酒送进口里,然后再合上眼睛,深思良久,看其喉头微微一动,似有液体下滑,就在此时,听该小子曰:“王德孚!”
但上述这种试酒法,还属幼稚园级的,**一点浅尝后会说:“好像是有一点儿不够冷(或太暖了一点)。”然后两指一弹,频呼经理了。
在上演这些活剧的时候,对面那位婆娘,在通常的情况下,都会给他的“知饮”吓得口呆目瞪,钦佩之情,溢于眉宇间;但如是老伴,则多会报以会心微笑,因明知他不过在循例作状一番罢了。笔者小时好作弄人,长大后仍“偶有佳作”,一次睹一乡气十足的人客“品酒”,问曰:“先生,酿酒的葡萄是生于向阳的还是背阴的山坡?”该小子愕然不知所答,“那是生于地下的!”我唯有一笑解此窘局。
英伦有多少个岛
在英伦本土而言,“酒例”是又多又荒谬的,但虽然限制多多,人们仍能好好利用在法令允许的时空下,饮个畅快。酒的消耗量年有所增,或许亦是这个缘故,使那些不合理的“酒例”能世代相传地没有遭到反对。这里必须说一说离题的话,我们常说的“英伦三岛”,真不知是指哪“三岛”?笔者以为,从“大处”着眼,该说“两岛”才恰当;英伦、威尔斯和苏格兰是“一岛”,南北爱尔兰是另“一岛”。如果要从“小处”着眼,则又岂止“三岛”;一些“约定俗成’’的名词,我想是有一改的必要的。粗略来说,不列颠是由四大部分组成——英伦、威尔斯、苏格兰和北爱尔兰,除了英伦人是英国人外,其他地区的人,如果他存有浓厚的地方主义思想或不喜欢执政党,他们是至死不肯承认是英国人的,他们是“不列颠人”,他们是British不是English。这样,我们对于不列颠这个不是联邦制**有不同法律的现象,就不会引以为怪了;比如同性恋,在英伦和威尔斯是合法的,但苏格兰人却不买这笔账……。
关于卖酒的法令亦复如此,比如英伦和威尔斯就有基本的分别,后者是不准在星期日卖酒的,但前者却于六时后“照常营业”。六八年夏,威尔斯的酒徒为此举行大示威,硬要向英伦看齐,弄得满城风雨,结果当局只得让步。在英伦,每天的卖酒时间是九小时,这是一九六一年修订“酒例”时定下来的规矩,但这九小时可于上午十一时后的任何时间,而地方性卖酒时间的分配,权力全操在地方的太平绅士手上,在乡下地方,通常是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三时,小休后再从五时半开至十时半,逢到一些大节日或特别事故,酒吧可向地方法院申请延长营业时间,但如非理由充足,是甚难获批准的。笔者*清楚记得的是,数年前一名神经有问题的汉子携械挟人质困守一农舍凡数天,当时从全国和海外涌至的报纸、电台和电视记者数以百计,使这荒村顿成闹市,村里**酒吧老板见有机可乘,申请延时营业获准,使记者们整天能买醉等新闻,实是一大“德政”。英伦的酒吧有另一奇怪的特征是,有些酒吧持有外卖牌照Take off licence,这些酒吧晚上“关门”,并不等于不卖酒,“关门”时间一到,酒吧主人即摇手铃,口中喃喃道:“绅士们,这是时候了。”但你如有酒量,大可买数瓶回家,不过不准在酒吧再饮而已。那些没有外卖牌照的,主人则例于“关门”前五分钟.大声提醒酒客道:“*后1分钟,加酒从速。”你大可于这时购大量的酒,因为不准带回家,只有慢慢喝完它,因此酒吧的真正关门时间,比名义上的迟一二小时是不足为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