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存储区域网概念与应用
QQ咨询:
有路璐璐:

存储区域网概念与应用

  • 作者:NGT 周兆确 叶青
  •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9787115102614
  • 出版日期:2002年06月01日
  • 页数:249
  • 定价:¥3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分三个部分详细介绍了存储区域网(Storage Area Networks,SAN)的基本概念和实用技术。
    **部分包括第1、2章,介绍了SAN的基本特性。第二部分包括第3到6章,详细介绍了SAN的组成部件和结构设计。第三部分包括第8到10章,讨论了在网络中设计、实现和管理SAN的概念与方法。附录探讨了虚拟接口技术,介绍了SAN的常见产品和应用中的常见问题,*后给出了术语表。
    本书能够为网络管理员和系统管理人员解决网络存储问题提供有效的帮助。
    目录
    **部分 网络互连和数据存储基础
    第1章 存储区域网络的发展 2
    1.1 存储区域网络简介 2
    1.2 网络存储模型的经典发展 2
    1.2.1 计算模型 3
    1.2.2 分布式计算模型 5
    1.2.3 互操作计算模型 6
    1.3 网络中的数据存储系统 7
    1.3.1 用户在选择数据存储系统时应该考虑的因素 7
    1.3.2 直连存储系统(DAS) 9
    1.3.3 连网存储系统(NAS) 11
    1.3.4 发展SAN的原因 13
    1.3.5 传输介质的基本类型 14
    1.3.6 SAN中的存储设备分区 17
    1.4 总结 19
    1.5 产品市场 20
    第2章 使用SAN实现数据的外向存储 21
    2.1 SAN的组成部件 21
    2.1.1 SAN基础结构 22
    2.1.2 SAN服务器 24
    2.1.3 存储系统 29
    2.1.4 协议 39
    2.1.5 SAN软件 39
    2.2 SAN中的数据传输 41
    2.2.1 服务器和存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41
    2.2.2 存储设备和存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43
    2.2.3 服务器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 43
    2.3 总结 44
    2.4 产品市场 45
    第二部分 存储区域网络及其部件
    第3章 SAN接口 48
    3.1 SAN的并行接口 48
    3.1.1 IDE/ATA接口技术 48
    3.1.2 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 50
    3.1.3 SCSI标准 50
    3.1.4 IDE和SCSI接口之间的比较 54
    3.2 SAN的串行接口 57
    3.2.1 HIPPI 57
    3.2.2 SSA 60
    3.2.3 ESCON 61
    3.2.4 纤维通道 61
    3.3 关于SAN的各种接口的比较 62
    3.3.1 SSA和SCSI之间的比较 62
    3.3.2 SSA和纤维通道的比较 63
    3.3.3 纤维通道和SCSI之间的比较 63
    3.4 总结 64
    3.5 产品市场 64
    第4章 存储区域网络的连接设备 65
    4.1 连接设备简介 65
    4.2 调制解调器 65
    4.2.1 异步传输 66
    4.2.2 同步传输 67
    4.3 中继器 69
    4.4 网桥 70
    4.5 路由器 72
    4.5.1 BROUTERS 73
    4.5.2 SAN路由器 74
    4.6 网关 75
    4.7 集线器 75
    4.7.1 被动集线器 76
    4.7.2 主动集线器 76
    4.7.3 智能集线器 77
    4.7.4 交换集线器 77
    4.8 交换机 78
    4.8.1 循环交换机 78
    4.8.2 SAN循环交换机与集线器之间的比较 79
    4.9 控制器 80
    4.10 总结 80
    4.11 产品市场 81
    第5章 纤维通道 82
    5.1 纤维通道简介 82
    5.1.1 什么是纤维通道 82
    5.1.2 使用纤维通道的原因 83
    5.2 纤维通道的体系结构 84
    5.2.1 物理和信号层 85
    5.2.2 纤维通道的类 88
    5.3 从SCSI到纤维通道仲裁回路 90
    5.4 纤维通道的拓扑结构 91
    5.4.1 纤维通道部件 92
    5.4.2 点到点拓扑结构 94
    5.4.3 交换拓扑结构 96
    5.4.4 交换集线器 97
    5.4.5 基于IP的纤维通道 97
    5.5 总结 99
    5.6 产品市场 99
    第6章 SAN的“构造” 101
    6.1 “构造”简介 101
    6.2 交换机 101
    6.3 以太局域网 102
    6.3.1 共享以太局域网 103
    6.3.2 交换式以太局域网 104
    6.4 从半双工通信模式到全双工通信模式的发展 106
    6.4.1 交换FDX局域网 107
    6.4.2 共享快速以太局域网 109
    6.4.3 交换式快速以太局域网 109
    6.4.4 采用ATM的交换以太网 109
    6.5 SAN的拓扑结构 111
    6.5.1 纤维通道交换机 111
    6.5.2 非层叠交换“构造” 111
    6.5.3 层叠交换“构造” 111
    6.5.4 纤维通道控制器和纤维通道交换机的比较 113
    6.5.5 回路与“构造”拓扑的比较 114
    6.5.6 串行传输网络 117
    6.6 总结 119
    6.7 产品市场 119
    第三部分 设计、管理和实现存储区域网络
    第7章 设计SAN 122
    7.1 设计SAN需注意的事项 122
    7.2 SAN应用 123
    7.2.1 研究实例1 124
    7.2.2 研究实例2 125
    7.2.3 研究实例3 125
    7.2.4 研究实例4 126
    7.3 设计方法 127
    7.4 设计SAN的拓扑结构 128
    7.4.1 一个简单的拓扑结构 128
    7.4.2 纤维通道仲裁回路拓扑结构 130
    7.4.3 基于“结构”的拓扑结构 135
    7.5 在现有系统中建立SAN 138
    7.6 基于成本的SAN设计 141
    7.6.1 费用来源 141
    7.6.2 费用分析 142
    7.6.3 集成存储器 142
    7.7 RAID选择 144
    7.8 总结 145
    7.9 产品市场 146
    第8章 实现存储区域网络 147
    8.1 SAN实现的方针 147
    8.2 实现备份解决方案 147
    8.2.1 用于备份的存储区域网络 148
    8.2.2 存储区域网络的备份标准 151
    8.2.3 备份的类型 153
    8.3 数据复制:一种无服务器的备份技术 156
    8.3.1 存储复制 157
    8.3.2 应用级复制 157
    8.3.3 复制的应用 157
    8.3.4 备份介质选择 158
    8.3.5 分级存储管理 158
    8.4 存储区域网络的备份拓扑结构 159
    8.4.1 服务器到磁带库备份 160
    8.4.2 存储设备共享 161
    8.4.3 跨越二级存储设备 163
    8.4.4 备份的零停工期 163
    8.5 实现一个高实用性的计划 165
    8.5.1 可靠性特性 165
    8.5.2 存储区域网络的性能瓶颈 166
    8.5.3 高实用性的目的 167
    8.5.4 高实用性网络拓扑结构 169
    8.6 存储区域网络的虚拟化 172
    8.6.1 虚拟化方案的研究 172
    8.6.2 创建一个LUN 175
    8.6.3 改变驱动器组和LUN的属性 177
    8.7 总结 181
    8.8 产品市场 181
    第9章 管理存储区域网络 182
    9.1 管理SAN的目的和如何管理 182
    9.2 SAN的管理策略 183
    9.2.1 SAN的管理层 184
    9.2.2 SAN的管理阶段 187
    9.3 在不同级别上管理存储区域网络 187
    9.3.1 存储级管理 187
    9.3.2 网络级管理 194
    9.3.3 企业级管理 195
    9.4 总结 197
    9.5 产品市场 198
    第10章 存储区域网络的发展趋势 199
    10.1 虚拟接口体系结构:通信的发展趋势 199
    10.1.1 传统体系结构中改变的需求 199
    10.1.2 VI结构 200
    10.1.3 VI的角色 200
    10.1.4 VI提供者的角色 202
    10.1.5 VI使用者的角色 202
    10.1.6 注册内存 202
    10.2 数据传输的模型 203
    10.2.1 发送/接收模型 203
    10.2.2 远程直接内存访问模型 203
    10.2.3 完成队列的角色 204
    10.3 VI中的可靠性等级 204
    10.3.1 VI中的不可靠传输 205
    10.3.2 VI中的可靠传输 205
    10.3.3 VI中的可靠接收 205
    10.4 管理VI的部件 205
    10.4.1 访问一个VI NIC 206
    10.4.2 管理内存 206
    10.4.3 连接和断开VI 207
    10.5 SAN在Web中的角色 208
    10.5.1 目前的Web服务器情况 208
    10.5.2 Web应用中的SAN 210
    10.6 总结 213
    10.7 产品市场 214
    附 录
    附录A 虚拟接口的深入探讨 216
    附录B 可获得的SAN产品简介 225
    附录C 常见问题 232
    附录D 术语表 237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