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两汉思想史(全三卷)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两汉思想史(全三卷)

  • 作者:徐复观
  •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1728161
  • 出版日期:2004年02月01日
  • 页数:1051
  • 定价:¥9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两汉思想史》三卷是徐先生于上一世纪70年代陆续出版的代表性巨著,那时他已是七十岁的人了。**卷原名《周秦汉政治社会结构之研究》,是《两汉思想史》的背景篇,后两卷是正篇。
    徐著《两汉思想史》的鲜明特点是:
    **,通过对周秦汉,特别是汉代社会政治结构的探讨,深刻揭露、鞭笞了专制政治。徐先生着力检讨中国传统政治,批判一人专制。在《封建政治社会的崩溃及典型专制政治的成立》、《汉代专制政治下的封建问题》、《汉代一人专制政治下的官制演变》等长篇专论中,徐先生从制度上详考了中国专制政体的形成与演变,分析了宰相制度被破坏的过程,不仅指出“家天下的法制化”的弊病,而且刻划了专制者的心理状态。他说:“一人专制者的心理,即使是自己所建立、所承认的客观性的官制乃至任何制度,皆可由他一时的便宜而弃之如遗。”“一人专制,需要有人分担他的权力,但又*害怕有人分担他的权力。这便使宰相首遭其殃。另一方面,则是出于由一人专制自然而然所产生的狂妄心理,以为自己的地位既是君临于兆民之上,便幻想着自己的才智也是超出于兆人之上。这种无可伦比地才智自我陶醉的幻想,便要求他突破一切制度的限制,作直接地自我表现。”(**卷,第1
    文章节选
    ……有关同样性质的金文材料很多,这里只简抄西周奴隶社会论者所应用得较多的若干例子。在西周奴隶社会论者中,大概可分为两型:一型以郭沫若为代表,认为当时奴隶之范围甚大,上引金文材料中,凡被“锡”与之人,皆是奴隶。“人鬲”是奴隶,“庶人乃人鬲中之*下一等”,《矢》中之“王人”、“甸人”与“氓”,也是奴隶。如郭氏之说,则西周诚不愧为奴隶社会。另一型则认当时奴隶之范围较小,姑以杨宽为代表。不以“庶人”为奴隶,而以“人鬲”、“丑”、“讯”、“臣”及手工业之百工等为奴隶,其来源皆为战争之俘虏。并还有“部族奴隶”。在上述两型主张中,有一共同之点,即是都引《诗经·周颂·载芟》上的“千耦其耘”,及《周颂·噫嘻》的“十千维耦”的诗,以作西周是奴隶社会的证明。因为他们认为若非使用奴隶以从事于农业,便不会有这样大规模的劳动。
    由金文研究,可以补证典册记载之所不足,诚为治古史者所必须之工作。然“周时文字,点画自由,略无定律”。以金文中之文字为尤甚。故对金文之解读,必以在典册中可以得到互证旁证者为能近于真实。又其文字简质,在解释时若无典册上之互证旁证,即不应随意加以联想扩充。
    按古代奴隶的主要来源是由战争所得的俘虏,这是历史的事实。西周有战争,西周便有俘虏,便有由俘虏而来的奴隶,这是无可置疑的。《尚书·牧誓》:“弗迓克奔,以役西土。”这很显明地指出了俘虏的用途。但“人鬲”、“鬲’,是否即由俘虏而来的奴隶,便非常可疑。“鬲”是鼎属的器具,在典册中丝毫找不出是俘虏、奴隶的痕迹。且幅尊》:“鬲锡贝于王。”鬲在此处是人名,其非奴隶,甚为显著。**多数的金文学者,都以鬲为“献”之省。“人鬲”即“民献”或。“献民”。于是李剑农即以人献为奴隶。但《尚书·大诰》:“民献有十夫。”《洛浩》:“其大停典殷献民。”(逸周书·商誓》:“及百官里居献民”,“天王其有命尔百姓献民”,《度邑》:“九牧之师,见王于殷郊,乃征厥献民”,《作洛》“俘虏献民,迁于九毕”。被俘而迁于九毕的殷献民可能成为奴隶;但献民之本义乃指人民中持有才能者而言,无法解释为奴隶。于是有人主张‘嗝”即是《逸周书·世俘篇》的“磨”,由此以证明其为由俘虏而来的奴隶,这从文字训诂的观点说,未免太牵强了⑤。*低限度,此说是非常可疑的。即使承认此一说法,其人数也不足以构成一个“奴隶社会”。……
    目录
    两汉思想史(**卷)
    三版改名自序
    有关中国殷周社会性格问题的补充意见台湾版代序
    自序
    西周政治社会的结构性格问题
    一、对西周奴隶社会论者的检讨
    二、周室宗法制度
    三、周室之封建制度及其基本精神
    四、“国人”的性格、地位问题
    五、土田制度与农民
    六、农民的地位与生活状况
    封建政治社会的崩溃及典型专制政治的成立
    一、封建政治秩序的崩溃
    (一)周室封建领导地位之丧失及其原因
    (二)封建政治的全面崩溃
    二、封建社会在赋税重压下的解体
    三、在封建社会解体中,国人**的发展与转变
    (一)“商”义探源
    (二)春秋末期的商业发展
    (二)“士”义探源
    (四)士在春秋末期发展中的转变
    (五)“国人”**发展转变对政权的影响
    四、封建道德的传承问题及宗法由政治向社会的移转
    (一)孔于所传承的封建道德的价值问题
    (二)礼在传承中的转变
    (三)宗法向社会的移转
    五、开放的过渡时代
    (一)**性格的改变
    (二)工商业的发展
    (三)士集团的扩大
    (四)政治思想的大分野
    (五)在观念上政治社会的开放与封闭
    六、商鞅变法与秦之统一及典型专制政治出现的关系
    (一)在流动社会中孟子言“保民而王”的根据
    (二)在流动社会的背景下,商鞅变法的消极意义
    (三)商鞅变法的积极意义
    (四)吕不韦的插曲
    七、典型专制政体的成立
    (一)中西专制的不同
    (二)**专制
    (三)一人专制
    八、一人专制的五种特性
    九、专制政治的社会基础问题
    汉代专制政治下的封建问题
    一、问题的限定
    二、封建与楚汉兴亡之关系
    三、汉代封建的三大演变
    四、专制对封建的克制过程
    五、在克制过程中对学术发展的重大影响
    六、学术史中董仲舒的冤狱
    七、东汉专制政治的继续压迫
    汉代一人专制政治下的官制演变
    一、官制系以宰相制度为骨干
    二、三公九卿在历史官制中的澄清
    三、汉代官制的一般特性
    四、武帝在官制演变中的关键性的地位
    五、武帝对宰相制度的破坏
    六、尚书、中书的问题
    七、中(内)朝问题的澄清
    八、尚书在西汉非内朝臣
    九、武帝以后的宰相地位与三公在官制中之出现
    十、光武对宰相制度进一步的破坏及尔后在专制下官制演变的格局
    十一、光武对地方军制的破坏及其严重后果
    西汉知识分子对专制政治的压力感
    中国姓氏的演变与社会形式的形成
    一、引言
    二、氏义探源
    三、姓义探源
    四、周初姓氏内容的演变
    五、氏在春秋时代的演变
    六、古代平民的姓氏问题
    七、姓氏向平民的普及
    八、姓氏普及后社会结构的变化
    九、以孝为**的伦理观念的普及与宗族的功能
    十、专制政治对宗族势力的摧残
    十一、姓氏在对异族同化中的力量
    十二、结语
    附录一:有关周初若干史实的问题
    附录二:释“版本”的“本”及士礼居本《国语》辨名
    附录三:与陈梦家、屈万里两先生商讨周公里曾否践昨称王的问题
    附录四:有关周公践阼称王问题的申复
    两汉思想史(第二卷)
    两汉思想史(第三卷)
    编辑推荐语
    徐复观所著《两汉思想史》,是近年来有关两汉思想史的一部重要论著。徐氏这部书有两点*值得称道的优点:一是他的观点和纲维,都是出于自己读书和思考的心得;二是在史料方面下过一番考证的工夫。所以读者尽管可以不同意他的议论,但他的这些优点却值得重视和效法的。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