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藏地牛皮书
QQ咨询:
有路璐璐:

藏地牛皮书

  • 作者:一直
  •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 ISBN:9787500646792
  • 出版日期:2002年01月01日
  • 页数:419
  • 定价:¥58.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500646792
    • 作者
    • 页数
      419
    • 出版时间
      2002年01月01日
    • 定价
      ¥58.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雪域藏地恶劣的自然环境,顽强生存着的野牦牛,使本书有了一个坚实的名字《藏地牛皮书》。牛皮书的概念即在于坚持行走、真实体验。
    希望本书能够传达一种更为朴素的生活方式,能够成为译本面貌独特,内容坚实,可以为大家带来实际意义的旅游指引书。
    《藏地牛皮书》是那种在一堆书中你一眼就可以发现的那本,他的包装设计在国内**是**的,**可以成为背包一族的旅行指南,书中穿插了大量的手绘地图,细化到便捷的小道和厕所。还有几个很特别的地方——为了不让高原强烈的阳光刺激眼睛,特地选用了黄色荷兰蒙特纸;一些可圈可点的地方大都被圈注,有指向的文字就用箭头,部分页面被弄得歪七扭八;在书上钻了两个小孔,如果书在途中被翻得七零八落,你在藏区的任何一个地方,找一根牛皮绳之类的,穿过这两个孔,就可以保证书的完整归途,至于那根绳子若干年后会留给你什么样的回忆,就只有你自己知道。
    这是一本为乐于独行天下的背包们设计的藏地旅行指引书。涉及的区域涵盖了青海、西藏、云南、四川和甘肃诸省和自治区,内容有高原殊圣之地与雪域美景、有作者经历过的徒步路线及鲜为人知的山村牧场,有丰厚的藏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书中除了配有作
    文章节选
    在本书编辑的过程中,的确是享受了一次身心愉悦的旅行。它不仅仅是为旅行者准备的。因为,高原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来说,始终充满诱惑,凭借丰富想像,追随作者的旅行经历,实在是一番对精神世界的洗礼,亦或一次紧张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历险。
    在路上试着用学来的几句藏语和牧民们沟通。感受着牧民的诚挚、宽厚与坦荡。豁然间似有醒悟,那些充满了灵性的神山圣湖,随处可见的风马,带给我们仿若脱胎换骨般的净化。构成了令人目不暇接的神奇旅行。
    ……
    目录
    藏区交通
    途中住宿
    途中生活
    进藏准备
    充满神秘的藏地文化
    宗教流派及特点
    宗教文化
    编辑推荐语
    《藏地牛皮书》——为心灵插上翅膀
    作者:淫威 2002-02-08发表于长城小站
    当我用了半个月的时间,今天终于读完了这本《臧地牛皮书》的时候,我简直无法压抑内心的激动,灵魂仿佛已经脱离了躯体,早已飞到那片雪域**。
    一直,这个曾经在青海度过了16年成长岁月的漂流者,在他33岁的时候,开始了这次历时半年的重拾心灵宁静的旅程。然后经过了一年的整理创作,终于完成了这本对于他来说是一次生命历程的总结、而对很多人来说很可能将改变他们生命历程的《藏地牛皮书》。
    正如一直在书的扉页上写下的**一句话“背上包就走的感觉……”,他的足迹遍布青海、西藏、滇西北、川西和甘南,游历了所有藏族人群聚居的山川高原,搜集了大量详实、准确、珍贵的资料,加上全部手绘的详细路线图(有很多路线是你在地图上无法查到的),完成了这部迄今为止*为详细实用的自助旅行手册。
    我曾经一字一句地阅读这本书,体会作者倾注在字里行间的感情和心血。可以说读这本书的过程也是一次神游藏土的奇妙旅程,我时常感到有一股股的力量撞击着我的胸膛,让我随时可能冲出这座灰色城市,踏上奔赴圣土的遥遥旅程。所以当我读完它时,我觉得手里的这本书是如此沉重,它所承载的决不仅仅是一串踏过雪域的足迹,那里面有太多穿��生命的追寻和千年不变的梦想。
    在我看这本书*后一句话的时候,我的眼睛一下子湿润了——“*后,感谢让我降生并成长在高原的亲爱的父母和亲人,他们是我无数次眺望高原的*好理由。
    《藏地牛皮书》——行走的诱惑
    孙行
    说《藏地牛皮书》是近期设计得*离奇的一本书,并不为过。它乍一看上去,就像一只约莫一寸来厚的方方的黑盒子,面和底都是似有些污渍的冥黄色,在大字书名旁边,点缀着几个藏味很浓的图案:康巴藏族女子的造像(服饰简洁、饰品在头顶),壁画上的鹰鸠(传说中脚踏华盖的神鸟,被认为是连接天地两界的使者,能把死者带到天堂)和一个藏区寺庙大门上常见的门环(门环上垂着天长日久被酥油等浸染成一绺绺的、已经难以分辨出本色的哈达)。在副题“背上背包就走的感觉”旁边,是一个作战地图中常有的红色箭头。
    请别小看这个箭头,它堪称是该书风格的一个预示。随便翻开任何一页,都可以看到手绘的箭头、地图,边缘模糊的照片,或是用各种字号、各种字体与底网任意铺排的文字。杂乱,随意,肆无忌惮,是《藏地牛皮书》*显著的版式特点。无怪乎对此书的评价之一是:“看了这本书,才知道什么叫别出心裁。”
    尽管“包装”如此“前卫”,但它的内容其实却“实”得很——实用、实在,是作者在书中一以贯之的态度。不须多说,读者就会发现,这是一本“为乐于独行天下的背包族设计的藏地旅行指引书。由于作者身于行走中写作,使我们从真实中采集到有关藏地的风土民情,大千景致,以及对不了解藏地的人们具有实际帮助的道路交通、生活食宿等的解决办法”——说到底,这是一本以人为本的工具书,只不过很好地兼容了观赏性罢了。比如,关于出行的服装,作者会这样提醒:“*重要的是保暖和方便,建议选用含灰的颜色,这样更容易接近普通百姓,坐长途车也耐脏些……若穿羽绒服*好加件外套,一旦羽绒服被划个口子,满车厢飞的鸭毛,人还以为是天女散花。”
    作者名“一直”——这当然是笔名,据说只是想“体现一种坚持的态度”。作为一个以平面设计为自由职业的人,一直对《藏地牛皮书》**特色的设计,给出了如下的理由:
    选择黄色荷兰蒙肯纸——它质地轻柔,在高原强烈的阳光下翻看时不会反光。对一段孤寂,有时甚至是乏味的旅途来说,它更易亲近,而不会为你增添重量上的负担。至于每张书页上都钻了两个小孔——在途中,即使是装订质量再好的书,也难免被翻得七零八落。这时,你可以在藏区的任何一个地方,试着去找一根牛皮绳,或者是一根麻绳,或者牦牛绳,种种之类吧。然后,将它穿过那两个孔,无须很紧就可以保证书的完整。至于那根绳子在若干年之后会留给你什么样的回忆,就只有你知道了。
    *后有必要交代的是,一直生于西宁,并在西部生活多年。考虑到信息的即时有效性,现在书中所收录的内容,只是他近两年在长江源头以及在青海、西藏、云南、四川、甘肃诸省区背包旅行时的实地体验。在书的结尾,一直把“让他降生并成长在高原的亲爱的父母和亲人”,称为自己“无数次眺望高原的*好的理由”。而对读者来说,这本《藏地牛皮书》,将是他们远眺高原的新的理由。
    (《藏地牛皮书》一直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1月版) 我不知道,如果想要开始藏地之旅,除了这本书,还有哪本更适合揣进口袋里。你说你想知道什么吧,进藏准备?交通?一日三餐?住宿?藏地文化?藏地宗教与民间艺术?只要你提前想得出,书里答案都写着。更何况,那些充满人性的设计细节让人喜欢得要发抖。比如:1,为了减轻旅途负担,选用了质地轻柔上乘的黄色荷兰蒙肯纸,厚厚的书,拿在手上,竟然不觉得怎样沉;2,为了避免书页丢失,书页上钻了两个孔,让你旅途中随便找一根结实的绳子,就能将书保存完整;3,美丽的手绘地图,标示了正经地图上都未必记录的地方。真正的西藏完全攻略,简直就是一本关于藏地的“圣经”。

    翻开扉页,一个“艳丽”的藏族姑娘,双颊上顶着两个红太阳,张着大嘴,笑得几乎露出了所有的牙齿,这就是西藏,淳朴、自然,没有一丝一毫的造作。在后面的扉页中可以看到冰清玉洁的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雪山,虔诚的朝拜者,壮观的经幡和玛尼堆,雅鲁藏布江的皮筏,**的德兴藤索桥,神秘的藏地美丽地展现在眼前。我敢肯定,看完扉页就有背上包去藏地的感觉。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