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
QQ咨询:
有路璐璐:

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

  • 作者:张松
  •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2362288
  • 出版日期:2001年12月01日
  • 页数:314
  • 定价:¥39.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城市既是世界各地历史文化的象征,又是文化过程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历史上形成的城市,作为仅次于语言的人类的第二大创造,成为其灿烂文明的*好见证和世世代代人民的集体记忆。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传统民居,历史街区甚至连文物古迹,在一些人看来似乎成了城市开发建设的绊脚石。新区开发和旧城更新时,数百年来形成的富有人情味和鲜明特色的古老城区,经过一场脱胎换骨的打造,消失殆尽;迅猛且快速推进的城市化,以旧貌变新颜换来千城一面的无个性的都市空间。今天的部分城市正面临着环境危机,特色危机、文化危机……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士已经认识到:历史环境保护、文化资产活用、地方特色维护等课题,是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然而,现实却不容乐观。大量的文物古迹、近代建筑、历史街区、文化名城遭遇到了严重的建设性破坏;假古董泛滥成灾、欧陆风盛行不衰,人造景观蔓延各地;大广场,大草坪,形象工程、献礼工程成为少数***与新闻媒体的关注**;等等。这一切都告诉人们,需要反思我们的城市规划理念,城市设计手法,城市管理目标,城市保护政策……
    本书的写作即是基于上述时代背景,在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目录
    绪论
    一 重建时代的到来的启示
    二 大规模爆破与大手笔泼绿
    三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简要回顾
    四 历史城市保护的含义
    五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章 城市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一 城市历史保护的生态环境观
    二 文化生态与文化多样性
    三 城市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行动
    四 环境权与历史环境保护立法
    第二章 历史保护与城市特色维护
    一 城市特色的含义
    二 水——城市的生命与灵魂
    三 城市形态和空间特色的保护
    四 历史地段和历史保护区
    五 城市天际线的保护
    六 城市特色的保护与塑造
    第三章 城市设计与历史名城保护
    一 城市设计与历史保护的关系
    二 城市性状态的保护
    三 整体、综合的历史保护观
    第四章 20世纪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
    一 20世纪遗产的保护运动
    二 日本近代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
    三 中国近代遗产保护的特别意义
    四 上海产业遗产保护的意义与前景
    第五章 欧洲历史城市整体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以法国、意大利为**
    一 战后欧洲历史保护的趋势
    二 法国遗产保护的思想与体系
    三 反发民的保护实践——意大利博洛尼亚的经验
    第六章 美国的历史保护、税制政策及规划控制
    一 美国的历史保护概况
    二 联邦保护法和组织机构
    三 经济和税收的优惠政策
    四 规划管理与美观控制
    五 地方历史地段的保护
    第七章 日本历史环境保护的法律、政策和公众参与
    一 战前文化财保护法的萌芽
    二 战后文化财保护制度的确立
    三 历史环境保护的法律与政策
    四 近年来的若干动态
    第八章 英、美、日三国文物登录制度的比较
    第九章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与方法
    第十章 历史城镇保护与旅游发展规划——以平遥古城为例
    参考文献
    后记
    附表一 世界遗产保护公约、宪章及宣言一览表
    附表二 中、日、美、英、法五国历史保护法律一览表
    附录一 关于乡土建筑遗产的宪章
    附录二 关于原真性的奈良文件
    附录三 图表索引
    编辑推荐语
    本书绪论部分,对历史保护的概念、含义和范畴进行了辨析与梳理;**章探讨了历史城市保护对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践意义,以及文化生态与文化多样性、环境权与历史环境保护立法等问题;第二章从水文化、城市形态、历史街区、城市天际线等方面,分析了历史保护对城市特色维护与塑造的作用与意义;第三章探讨了历史城市的城市设计方法,着重分析了历史保护与城市设计的关系,城市多样性、公共空间、城市建设艺术以及保护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第四章介绍了国外20世纪遗产保护的OCOMOMO运动、日本近现代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情况,分析了中国近代遗产保护的特别意义和上海产业遗产保护的未来前景;第五章以法国和意大利(博洛尼亚)为研究案例,对欧洲历史城市整体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较为全面、透彻的探讨;第六章为有关美国历史保护与规划控制的内容,包含联邦、州和地方政府的税收优惠措施和经济政策以及通过土地用途管制和区划奖励、开发权转移等来切实保护历史建筑和历史地段的情况;第七章回顾和介绍了日本历史保护法制的形成过程与*新动态;第八章分析了英、美、日三国文物登录的标准与范围、登录制度的特征与意义等;第九章剖析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与方法,特别是文化景观、遗产城镇的保护等重要问题与*新发展;第十章,以中国平遥古城为例,探讨了历史城镇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历史文化名城的总体规划和文化发展战略。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