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积极、美好、光明的一面,也有消极、丑恶、阴暗的一面。当不好的那一面在我们心中占据了优势时,有的人会及时反省,调整心态,重新唤醒那个美好的自己:而有的人却回避现实,粉饰自己,自欺欺人。如果一个人习惯于以自欺的方式来回避自己的缺点和失败,并乐于享受这种病态的心理平衡,天长日久,他就会真的相信自己的谎言,从而失去了认识自己的能力,陷入失败的泥潭无力自拔。我们要敢于正视自己,尤其要警惕为自己的行为所作的辩护,那些振振有词的道理也许只是一个自欺的烟幕弹。
海尔在银行工作了大半辈子,49岁那年,银行大规模裁员,他也在被裁之列。他知道失去工作并不是自己的错,但他还是觉得很丢人。他无法面对这个残酷的事实,也无法以一个失业者的身份去面对家人、朋友。所以,在失业后的几个月里,他继续按时搭班车,假装上班。 他不得不寻找新工作,碰了几次壁之后,他得出一个结论:“现在像我这样的失业者太多了,尤其是年近50岁的。”他对自己的年龄感到绝望:“ 也许,只有上帝可以帮忙了。”他打算放弃一切尝试,作好了靠救济金了此余生的准备。
他心情越来越糟,存款越来越少,终于,这个可怕的事实被他的妻子发现了。她在了解了他这几个月所受的煎熬后,告诉他,50岁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可怕,可怕的是长期稳定的银行工作消磨了他的斗志和创造力,年龄问题不过是他逃避竞争的借口。她还列举了几个在能力上不比他强,在事业上却比他成功的熟人进行分析,让他相信凭他的聪明和学识,完全有能力获得一份更好的工作。海尔的热情被鼓了起来,他开始积极地寻找机会。
几天后,海尔在机场的餐厅用餐,一位先生和他打招呼。海尔仔细一看,竟是多年不见的大学同学罗尔斯。两个人曾经是很好的朋友,大学毕业后在同一家银行工作,后来罗尔斯辞去工作到外地去闯荡,海尔的生活因为稳定而显得日益庸碌,年轻的热情在岁月中逐渐消退,他们渐渐失去了联系。
罗尔斯说,辞去银行的工作是他一生中*明智的决定。他如今在一家科研机构任部门主管,负责为一些科研项目募集资金。海尔还没有弄清楚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工作,那个机构还缺不缺人,就问能不能让他也参加这个工作。
“话一出口连我自己都感到吃惊!我一向稳重,天知道为什么突然变得如此轻率,也许是这段时间积极争取机会已经成了习惯了吧。在罗尔斯还没有回答我之前,我已经作好了被拒绝的准备。”海尔说,“没想到罗尔斯立刻就答应了我的要求。也许50岁真的不算太大,也许是我积极的态度打动了他。” 海尔在新的岗位上干得很好,他完全没有料到自己在交际和谈判上能够干得那么出色,他的成绩受到了上下一致的好评。一年后,机构董事会决定由他代替罗尔斯的位置,而罗尔斯由于招到了如此出色的人才来替代自己而升职了。这真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海尔从自欺欺人的泥沼中走了出来,直面现实,从而拉开了成功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