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概述
**服务框架旨在阐明信息系统环境中**业务的应用。**业务是指实现**服务所需的与利用、组合**机制有关的操作与管理事务。**服务框架主要是为系统和系统内的对象及系统间的交互行为提供确定的保护方法。这些框架并不涉及构成系统或机制的方法学内容。
**服务框架对数据元素和操作程序(而不是协议元素)进行了阐述,可用它们来获得特定的**业务。这些**业务不仅可以用于系统间的数据交换及系统的数据管理���,还可以用于系统的通信实体中。**服务框架为特定**需求的一般抽象业务接口提供一致的术语和定义,从而为进一步标准化提供基础。框架也用来对实现**要求的机制进行分类。
通常,一个**业务依赖于其他的**业务,要想把“**”的一部分与其余部分独立出来是困难的,也是不可取的。每一个**服务框架分离出一个不同的**业务,每一部分的描述可用来提供该**业务的机制范围。因此,这些**服务框架描述了一个**业务对另一个**业务的依赖关系。
归纳起来,**服务框架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描述**服务框架的组织结构;
②定义**服务框架各个部分要求的**概念;
③描述**服务框架多个部分确定的业务与机制之间的关系。
3.2机密性保护
许多开放系统应用程序都有防止信息泄露的**性需求。对机密性保护的需求还可能包括用来提供对其他**服务的信息保护,如鉴别、访问控制或完整性等**服务。有些信息若被攻击者知道的话,就能使该服务功能减弱或无效。
本节给出机密性保护的**框架,**阐述信息在检索、传输和管理中的机密性问题。但只涉及对提供系统和系统内部对象保护方式及系统之间交互行为的定义,不涉及构建这些系统或机制的方法。另外,描述的某些(不是全部)过程将通过加密技术的应用而实现机密性。但该框架与特定的密码技术或其他算法的使用并***关系,当然某些类型的机密性机制可能依赖于特殊的算法特性。 本书针对高等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通信、信息**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教学特点,更加强调理论和工程技术应用相结合而编写的教材。
本书的**在于给出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背景知识、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开放系统互连**框架及其机制性技术、系统**技术和基本知识。在系统**技术方面,对信息系统的入侵与攻击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与监控技术、物理隔离技术及防病毒技术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并给出了一部分具体的运用方案。本书特别通过对信息系统**的五大**服务和多种实现机制的较为完整而系统的介绍,使读者能系统地了解并掌握信息系统**体系的构建方法、信息系统**框架及其实现机制的主要内容。
本书由两部分构成。**部分包括第1章,从信息系统和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引出与信息系统**有关的问题,并从信息系统风险控制点及其对抗措施梗概和**工程方法论方面为第二部分进行了必要的准备和铺垫。第二部分包括第2~6章,从信息系统**体系的构建方法出发,对**框架、**服务和**机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比较完整和系统地给出了信息系统**体系的架构及支持技术。**讨论了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与漏洞扫描技术、物理隔离技术,同时对恶意程序与病毒对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的威胁及其对策,以及技术实现方法进行了讲解,并对 pki 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全书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本科生或研究生在学习时,可根据学时数在内容、**和深度方面进行选择。
本书由四川大学信息**研究所组织编写,戴宗坤教授做了全书的结构设计和统筹,并由戴宗坤和罗万伯教授对全书进行了审校。方勇编写第1,4,6章及第5章的5.3节,其余部分由刘嘉勇编写。
四川大学信息**研究所全体同志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了优越的工作环境和多方面的帮助。本书的编写还从其他同行的著作(包括网站)中得到了帮助。作者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且本书涉及较多新概念、新内容和研究课题,再加上技术发展很快,因此,本书中难免存在缺点和错误,诚望读者批评赐教,为推动我国信息系统**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共同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