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汉书》在编排方法上,远比《史记》整齐、严密。赵翼的《廿二史札记-史记编次》指出:《史记》“《公孙弘传》后忽列《南越》、《东越》、《朝鲜》、《西南夷》等传,下又列《司马相如传》,《相如》之下又列《淮南衡山王传》。《循吏》后忽列《汲黯郑当时传》、《儒林》、《酷吏》后又忽人《大宛传》,其次第皆无意义,可知其随得随编也。”《史记》编排上的这种混乱现象,许多人都有同感。而《汉书》则完全不同,《汉书》的各传一般是按时间顺序排列,先专传、合传,次类传。各传名称,概以姓或姓名标题,只是诸王传除外,不像《史记》,有的以姓标题,有的以姓名标题,有的以爵名标题,极不统一。
第三,《汉书》的十志,虽然本于《史记》八书,但却远比《史记》的八书丰富完备。特别是其中的《刑法》、《五行》、《地理》、《艺文��四志,为《史记》所无,乃开创性著作,扩大了历史研究的领域。十志叙事,都是贯通古今,是后世《通典》、《通考》等典章制度通史的开端。
第四,《汉书》的一个突出优点,是“文赡而事详”。这是《后汉书·班固传》对《汉书》的评论,这评论是正确的。例如,汉武帝以前的纪传,《汉书》多采用《史记》旧文。但在采用时,作了很多增删改易。如在帝纪部分,增载了很多重要的诏令原文,在传记部分,又收入大量有关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的奏疏、对策、著作和书信。如《贾谊传》,增载《治安策》;《晁错传》,载其《教太子》一疏,《言兵事》一疏,《募民徙塞下》等疏;《贾山传》,载其《至言》;《邹阳传》,载其《讽谏吴王濞邪谋》一书;《枚乘传》,载其《谏吴王谋逆》一书;《韩安国传》,载其与王恢辩论伐匈奴事;《公孙弘传》,载其《贤良策》;《董仲舒传》,载其《天人三策》。以上皆《史记》所无,而《汉书》所增载者。武帝以后诸传,亦多载有用章疏。又《汉书·十志》,也有重要历史文献的收载。如《沟洫志》,载贾让的《治河三策》,《食货志》,载贾谊的《论积贮疏》,晁错的《论贵粟疏》及董仲舒的《限民名田疏》等。 本书是根据**教委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委托而编写的卫星电视教育、师范专科、教育学院、函授、自学通用教材。一、编写原则和编写体例(1)本书的任务,是要系统地给培训对象以中国历史要籍方面的基础知识,使培训对象能系统地掌握中国历史要籍发生、发展的基本情况,并具有阅读一般古代史籍运用马列主义观点分析文言史料的能力。本书以十分之四的篇幅介绍各个时期的历史要籍,以十分之六的篇幅注释选文,选文共五十篇。
(2)本书贯彻少而精、便于自学的原则。历史要籍介绍力求易懂易读,简明扼要。注释力求精练、通俗、适合自学。考虑到可读性选文均不太长,大多数是节录。选文力求具有代表性,既考虑到史料价值,又考虑到文学成就,为了对学员进行爱国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教育。选文也注意了文章的思想性。
(3)全书按时间顺序,以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为纲,选文安排在各部历史要籍介绍之下,历史要籍介绍与选文密切结合。根据各部历史要籍的具体情况,有的只有要籍介绍而无选文,有的有选文一、二篇或三、四篇。
(4)本教材以马列主义原则为指导,既注意教材本身的科学结构,也注意对所涉及的问题作必要的分析和评论,以培养学员运用马列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本书除选文的正文用繁体字以外,其他一律用简化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