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刑事司法评论
QQ咨询:
有路璐璐:

刑事司法评论

  • 作者:贾宇
  • 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
  • ISBN:9787802176799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325
  • 定价:¥42.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802176799
    • 作者
    • 页数
      325
    • 出版时间
      2008年01月01日
    • 定价
      ¥42.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本卷共编发了22篇论文。
    “刑事司法研究”历来是《刑事司法评论》的**栏目。在本卷中,陈兴良教授的《法条竞合的法理分析》是一篇有分量的专论。兴良教授很早就致力于对法条竞合的研究, 出版过专著《法条竞合论》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并发表了《法条竞合初探》(《法学杂志》1986年第6期)、《晚近刑事立法中的法条竞合现象及其评释》(《当代法学》1992年第6期)、《刑法竞合论》(《法商研究》2006年第2期)等重要论文,我们看到,兴良教授在本文中对法条竞合问题的研究和论述又有了进一步的深化。从旧兼从轻原则是罪刑法定原则的必然要求,对于罪刑法定原则的贯彻具有重要意义,王政勋的《从旧兼从轻原则适用研究》对该问题进行了非常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解决了理论上和实践中的许多困惑。传统刑法理论将危害行为区分为作为和不作为,但理论界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持有是危害行为的第三种表现方式,胡万霞的《持有型犯罪若干问题研究》对持有型犯罪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郭洁、于
    阳的《法定免刑情节研究》对法定免刑情节这一重要问题进行了论述。
    文章节选
    3.“严打”中的偏差。从新中国**部刑法诞生起,我国共开展了三次“严打”运动。虽然“严打”没有从根本上遏制犯罪的现实促使决策者们对既有的刑事政策进行反思,日益高涨的人权保护国际化潮流也冲击着我们对刑事政策的认识,但就目前而言,过分依赖刑事打击的作用,忽视其他手段在犯罪预防中的作用,仍是我国刑事政策的主导基调。可以想象,在这一背景下,司法限制死刑的难度极大。
    (三)传统——公众对死刑的强烈认同
    我国有重刑主义传统。“刑,从刀,井声,刭也。”刑的本意就是一把刀,用来割人脖子的。公、检、法机关被俗称为“刀把子”,而这还仅仅是十几年前的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刑事司法一直无法彻底摆脱重刑主义的困挠,一出现社会治安状况恶化,犯罪率上涨的情况,就自觉不自觉地求助于严厉的刑罚惩罚。由于对重刑的迷信和对生命权的忽视,死刑在司法实践中的扩张就不足为奇了。在国民心理中,“杀人偿命”被视为天经地义、不容置疑的**真理,报应和重刑思想得到了普遍的社会认同,这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社会心理和法律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于是,一方面,民众为了满足报应观念而呼吁死刑;另一方面,决策者为了遏制犯罪适用死刑。
    (四)法官——法律帝国捉襟见肘的“王侯”
    “法院是法律帝国的首都,法官是帝国的王侯。”犯罪事实的认定,案件证据的审核,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的评定,*终都由法官来决定。法官是刑罚适用的主体。法官的理念、素质、职业技能,对死刑的司法限制影响极大。
    1.多年重刑主义的实践已在一些刑事法官特别是一审法官的思维中形成了心理定势和司法习惯。要扭转这种其严刑峻罚的思想,真正树立少杀慎杀的理念,需要一个艰难的过程。
    2.法官的情绪力量有时会极大地影响司法判决。法官不是一个纯粹的理性的人,而是一个经验人,他适用刑罚的认识活动不可能不受其自身具有的性格、情绪、意识、气质、经历以及道德观念、法律意识、政治信仰、自身的需求与欲望等一系列因素影响,甚至导致犯罪事实相同,判决结果却差异很大。 所谓“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此言不谬。我与西北政法大学的同事和陕西省刑事法律界的朋友们创办《刑事司法评论》,本就是基于对实践的优越性、重要性的共识,对刑法学理论必须密切关注刑事司法活动的共识而为。而近年刑事司法活动的飞速进��和变化,仍然令我们的研究者目不暇接,常有追之不及的感慨。
    本刊第二卷组稿中,我们认为关于死刑具体适用、刑事和解制度、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救济机制等方面的研究,都是当前形势司法活动中热门的话题。但实际上,还有更多的现实问题期待我们去关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刑事司法如何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如何理解法律规定、公众感受、治安状况对于死刑裁量的影响,还有一系列典型案例值得我们去评析——许霆案、假虎案、杨佳袭警案,等等。这些都只能待下卷再组编了。
    本卷共编发了22篇论文。
    “刑事司法研究”历来是《刑事司法评论》的**栏目。在本卷中, 陈兴良教授的《法条竞合的法理分析》是一篇有分量的专论。兴良教授很早就致力于对法条竞合的研究,出版过专著《法条竞合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并发表了《法条竞合初探》(《法学杂志》1986年第6期)、《晚近刑事立法中的法条竞合现象及其评释》(《当代法学》1992年第6期)、《刑法竞合论》(《法商研究》2006年第2期)等重要论文,我们看到,兴良教授在本文中对法条竞合问题的研究和论述又有了进一步的深化。从旧兼从轻原则是罪刑法定原则的必然要求,对于罪刑法定原则的贯彻具有重要意义,王政勋的《从旧兼从轻原则适用研究》对该问题进行了非常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解决了理论上和实践中的许多困惑。传统刑法理论将危害行为区分为作为和不作为,但理论界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持有是危害行为的第三种表现方式,胡万霞的《持有型犯罪若干问题研究》对持有型犯罪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郭洁、于阳的《法定免刑情节研究》对法定免刑情节这一重要问题进行了论述。
    “理论探索”栏目编发了7篇论文。我国刑法分则条文对罪状、法定刑都作了明确规定,但对罪名在立法上却未做任何处理,杜发全、王耀忠的《罪刑法定之罪名法定化》在罪刑法定原则视野下研究了罪名法定化的必要性、合理性、可行性等问题,是一篇有价值的论文。
    目录
    刑事司法研究
    法条竞合的法理分析
    从旧兼从轻原则适用研究
    持有型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法定免刑情节研究
    理论探索
    罪刑法定之罪名法定化
    犯罪客体基本问题之反思
    人格刑法定位
    期待可能性理论与我国刑法的借鉴
    论刑法对公民性权利的干涉度
    刑事和解机制建构基础论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视角
    内幕交易的经济学分析与刑事法规制
    死刑研究
    死刑的司法限制
    ——以一审法院为视角
    死刑赦免制度初探
    刑法分论研究
    非法侵入住宅罪犯罪客体新解
    论侵占罪的犯罪对象
    也论组织乞讨罪
    刑事司法制度研究
    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救济机制研究
    刑事诉讼第三人理论下的被害人诉权
    多重视角
    我国经济犯罪的发案问题
    “东突”恐怖主义本质、原因及其刑法规制分析
    他山之石
    韩国检察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
    窗体顶端
    书评:《宪法与刑事诉讼——基本原理》
    征稿启事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