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发展的第三阶段(代序)
国内卷
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
鲁迅的《摩罗诗力说》
许地山的《梵剧体例及其在汉剧上的点点滴滴》
茅盾的《神话杂论》
陈寅恪的《〈西游记〉玄奘弟子故事之演变》
陈铨的《中德文学研究》
朱光潜的《诗论》
张汉良的《苏曼殊的〈碎簪记〉:爱的故事/言谈》
杨周翰的《镜子和七巧板》
周英雄的《比较文学与小说诠释》
范存忠的《中国文化在启蒙时期的英国》
季羡林的《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
戈宝权的《中外文学因缘》
钱钟书的《七缀集》
陈惇、孙景尧、谢天振主编的《比较文学》
乐黛云的《跨文化之桥》
贾植芳的《贾植芳文集》(理论卷)
王佐良的《文学间的契合-王佐良比较文学研究集》
国外卷
波斯奈特的《比较文学》
巴尔登斯伯格的《比较文学:名称与实质》
梵·第根的《比较文学论》
基亚的《比较文学》
日尔蒙斯基的《文学的历史比较研究问题》
雷马克的《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用》
韦勒克的《比较文学的名称与实质》
韦斯坦因的《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
奥尔德里奇的《比较文学:内容和方法》
刘若愚的《中国的文学理论》
布吕奈尔等的《什么是比较文学》
叶维廉的《比较诗学》
佛克马的《总体文学和比较文学论题》
巴柔的《从文化形象到集体想象物》
谢弗莱尔的《比较文学》
伯恩海默的《世纪这将近比较文学》
苏珊·巴斯奈特的《比较文学:批判性介绍》
厄尔·迈纳的《比较诗学》
艾田蒲的《中国之欧洲》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