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
四、老猾俏皮
不妨随便谈谈,中国人*富刺激性:的品性是什么?一时找不出适当的
名词,索性称之为“老猾俏皮”。这是向西方人难以言传而*奥妙无穷的一
种特性,因为它直接导源于根本不同于西方的人生哲学。倘把俏皮的人生观
来与西方人的文明机构作一比较,则西方的文明就显见十分粗率而未臻成熟
。
做一个比方,假设一个九月的清晨,秋风倒有一些劲峭的样儿,有一位
年轻小伙子,兴冲冲地跑到他的祖父那儿,一把拖着他,硬要他一同去洗海
水浴,那老人家不高兴,拒绝了他的要求,那时那少年端的一气非同小可,
忍不住露出诧怪的怒容,至于那老年人则仅仅愉悦地微笑一下,这一笑便是
俏皮的笑。不过谁也不能说二者之间谁是对的。这一少年性情的匆促与不安
定,将招致怎样的结果呢?而一切兴奋、自信、掠夺、战争、激烈的**主
义,又将招致怎样的结果呢?一切又都是为了什么呢?对这些问题一一加以解
答,也是枉费心机,强制一方面接受另一方面的意见,也是同样徒然;因为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年龄上的问题。
俏皮是一个人经历了许多人生的况味,变为实利的、冷淡的、腐败的行
为。就其长处而言,俏皮人给你圆滑而和悦的脾气,这就是许多老头儿能诱
惑小姑娘的爱,而嫁给他们的秘密。假使人生值得什么,那就是拿和气慈祥
教给了人们一大教训。中国人之思想已体会了此中三昧,并非由于发觉了宗
教上的意义,而是得自深奥广博的观察与人生无限之变迁。这个狡猾的哲学
观念可由下面唐代二位诗僧的对话见其典型:
一日,寒山谓拾得:“今有人侮我,辱我,冷笑笑我,藐视目我,毁我
伤我,嫌恶恨我,诈诘欺我,则奈何?”拾得曰:“子但忍受之,依他,让
他,敬他,避他,苦苦耐他,装聋作哑,漠然置他。冷眼观之,看他如何结
局。”
此种老子的精神,以种种形式,时时流露于我国的文、词、诗、俗语中
。欲举例子,俯拾即是。如“三十六着,走为上着”、“好汉不吃眼前亏”
、“退一步着想”、“负一子而胜全局”,都是出于同一根源的态度。此等
应付人生之态度,渗透了中国思想的整个机构,人生于是充满了“再三思维
”,充满了“三十六着”。顽强的品质渐次消磨,遂达到了真实的圆熟境地
,这是中国文化的特征。
就其弊病而言,俏皮是中国*高的智慧,它阻遏了思想和行动的活跃性
,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