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作物栽培学
QQ咨询:
有路璐璐:

作物栽培学

  • 作者:胡立勇 丁艳锋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249408
  •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01日
  • 页数:490
  • 定价:¥39.8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作物栽培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级规划教材。本教材面向全国,但以南方主要农作物为主介绍相关内容。《作物栽培学》共分为上、下两篇。上篇系统介绍了作物与作物栽培学的基本概念、作物的生长发育特性、作物产量与品质形成、作物栽培基本技术、作物化学调控与设施栽培等共性知识与技术。下篇**介绍了水稻、小麦与大麦、玉米、大豆、马铃薯、甘薯、棉花、苎麻、黄麻与红麻、油菜、花生、甘蔗、烟草等主要农作物的生产与应用概况、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及理论、关键的管理技术及发展趋势。本教材在内容组织上注重学科体系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传统经典理论与技术的传承与凝练,科技发展前沿与创新理念的引入与介绍,同时兼顾学术性与实用性。在编写风格上力图**突出,文字精简,图文并茂,深入浅出。
    《作物栽培学》可作为农学类专业(包括农学、植保、园艺、农业资源与环境等)学生的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教材,也可作为农学类以外相关々业学生用书以及从事农业科技、管理、教育和培训人员的农业科技用书和拓宽知识领域的参考用书。
    目录
    上篇 总论
    1 绪论
    1.1 作物及作物栽培学的概念
    1.1.1 作物的概念
    1.1.2 作物的分类
    1.1.3 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
    1.2 作物生产的特点及重要性
    1.2.1 作物生产的特点
    1.2.2 作物生产的重要性
    1.3 作物生产概况
    1.3.1 世界作物生产概况
    1.3.2 中国作物生产概况
    1.3.3 中国种植业分区
    1.3 4我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
    1.4 作物的起源及作物栽培学的历史沿革
    1.4.1 作物的起源
    1.4.2 作物栽培的历史沿革
    1.5 未来作物栽培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
    1.5.1 作物生产发展的目标
    .1.5.2 作物栽培学的发展方向
    科技前沿视点--作物栽培学在分子水平的研究及其发展趋势
    复习思考题
    2 作物的生长发育特性
    2.1 作物的生长发育
    21.1 作物生长、分化和发育的概念
    212作物生长的一般过程
    213作物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2.2 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
    2.2.1 作物的发育特性
    2.2.2 作物温光反应类型及其形成
    2.2.3 作物温光反应特性对植株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的影响
    224作物温光反应特性在生产上的应用
    2.3 作物生长的相关关系
    2.3.1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2.3.2 地上部分生长与地下部分生长的关系
    2.3.3 作物器官的同伸关系
    2.4 作物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2.4.1 光照
    2.4.2 温度
    2.4 3水分
    2.4 4空气
    2.4.5 养分
    科技前沿视点--作物生长发育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复习思考题
    3 作物产量与品质形成
    3.1 作物产量及产量形成
    3.1.1 作物产量
    3.1.2 产量构成因素
    3.1.3 作物的产量形成与生长分析
    3.2 作物“源、库、流”理论及其应用
    3.2.1 源
    3.2.2 库
    3.2.3 流
    3.2.4 “源、流、库”的协调及其应用
    3.3 作物群体及其层次结构
    3.3.1 作物群体
    3.3.2 作物群体的层次结构与光能利用
    3.3.3 影响作物群体结构及物质生产的因素
    3.4 作物的品质及品质形成
    3.4.1 作物品质的概念及评价指标
    3.4.2 作物品质的形成
    3.4.3 环境条件对品质的影响
    3.4.4 栽培措施对作物品质形成的调拉
    科技前沿视点--不同生态型“代谢物”决定作物品质
    复习思考题
    4 作物栽培基本技术
    4.1 耕作制度
    4.1.1 种植制度
    4.1.2 养地制度
    4.2 土壤耕作
    4.2.1 基本耕作
    4.2.2 表土耕作
    4.2.3 保护性耕作法
    4.3 播种与育苗移栽技术
    43.1 播种期的确定
    4.3.2 播种技术
    4.3.3 育苗与移栽技术
    4.3.4 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
    44田间管理技术
    4.4.1 作物施肥技术
    4.4.2 作物水分调节技术
    4.4.3 中耕除草
    4.4.4 覆盖栽培
    4.4.5 其他管理
    4.5 收获与贮藏
    4.5.1 适时收获
    4.5.2 收获方式
    4.5.3 干燥与贮藏
    科技前沿视点--轻型简化栽培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复习思考题
    5 作物化学调控与设施栽培
    5.1 作物的化学调控技术
    5.1.1 作物化学调控技术的概念
    5.1 2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吸收与运输
    513植物生长调节荆的作用特点和影响因素
    51.4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类和作用
    5.1.5 植物生长调节荆的作用
    5.2 设施栽培
    52.1 温室栽培
    52.2 无土栽培
    科技前沿视点--保护地作物二氧化碳施肥技术
    复习思考题
    下篇 备论
    6 水稻
    6.1 概述
    6.1.1 发展水稻生产的意义
    6.1.2 水稻生产概况
    6.1.3 我国水稻产区划分
    6.1.4 稻的起源与分类
    6.1.5 我国稻作科学的发展
    6.2 水稻的生长发育与温光反应特性
    6.2 1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及其变化特点
    6.2 2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
    6.2 3水稻的器官建成
    6.2.4 水稻温光反应特性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6.2.5 水稻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6.3 水稻产量的形成与调控
    6.3.1 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
    6.3.2 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形成过程与调控
    6.3.3 水稻群体质量指标及高产优质群体的构建
    6.4 稻米品质的形成与调控
    6.4 1稻米品质的概念与内涵
    6.4.2 稻米品质评价
    6.4.3 稻米品质形成的生理生态基础
    6.5 水稻的基本栽培技术
    6.5 1育秧
    6.5.2 稻田耕整
    6.5.3 移栽与密度
    6.5.4 水稻营养与施肥
    6.5.5 稻田水分管理
    6.5.6 水稻大田生长发育诊断
    6.5.7 水稻的收割与贮藏
    6.6 水稻其他栽培技术
    6.6.1 水稻抛秧栽培
    6.6.2 水稻机插栽培
    6.6 3水稻直播栽培
    6.6.4 再生稻栽培
    6.6.5 水稻旱种栽培
    6.6.6 发展中的水稻栽培技术
    科技前沿视点--全球气温升高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复习思考题
    7 小麦(附大麦)
    7.1 概述
    7.1.1 发展小麦生产的意义
    7.1.2 小麦的起源与生产概况
    7.1.3 我国小麦产区划分
    7.2 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7.2.1 小麦的植物学分类与栽培种
    7.2.2 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
    7.2.3 小麦的器官建成
    7.2.4 小麦的阶段发育特性及其应用
    7.3 小麦产量形成与高产群体的培育
    7.3.1 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7.3.2 产量构成因素的形成
    7.3.3 小麦高产群体结构与质量指标
    74小麦子粒品质及其调控技术
    7.4.1 小麦子粒品质的概念与指标
    7.4.2 专用小麦及其分类
    7.5 小麦栽培技术
    7.5.1 高产小麦的土壤条件
    7.5.2 小麦的需肥特性与施肥技术
    7.5.3 小麦的需水特性与灌排水技术
    7.5 4各生育阶段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
    7.5 5小麦品质调控技术
    7.5.6 小麦收获、加工与贮藏
    7.6 大麦
    76.1 大麦生长发育特点
    7.6.2 大麦栽培技术
    科技前沿视点--优质专用小麦标准化种植和规模化生产技术研究
    复习思考题
    8 玉米
    8.1概述
    8.1.1 玉米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8.1.2 玉米的起源与传播
    8.1.3 玉米生产及其栽培研究
    8.1 4我国玉米产区划分
    8.1.5 玉米的类型
    8.2 玉米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8.2.1 玉米的生长发育过程
    8.2.2 玉米器官形态与发育
    8.2.3 玉米器官的相关生长
    8.2.4 玉米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8.2.5 玉米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
    8.3 玉米栽培技术
    83.1 良种选用
    8.3.2 土壤耕作
    8.3.3 玉米施肥技术
    8.3.4 播种和种植密度
    8.3.5 玉米的田间管理
    8.3.6 收获与贮藏
    8.4 特用玉米及其栽培技术
    8.4.1 特用玉米的种类
    8.4 2特用玉米栽培技术
    科技前沿视点--玉米根系分泌物的化感效应
    复习思考题
    9 大豆
    9.1 概述
    9.1.1 发展大豆生产的意义
    9.1.2 大豆的起源与生产概况
    9.1.3 我国大豆的产区划分
    9.1.4 大豆的分类
    9.2 大豆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9.2.1 大豆的生长发育过程
    9.2.2 大豆的植物学性状
    9.2.3 大豆的产量及品质形成
    9.2 4大豆的生态适应性
    9.3大豆栽培技术
    9.3.1 大豆的轮作和间作
    9.3.2 整地
    9.3.3 大豆的施肥
    9.3.4 良种选用
    9.3.5 适时播种与合理密植
    9.3.6 田间管理
    9.3.7 收获与贮藏
    科技前沿视点--大豆高产**综合栽培技术模式
    10 马铃薯
    11 甘薯
    12 棉花
    13 苎麻
    14 黄麻与红麻
    15 油菜
    16 花生
    17 甘蔗
    18 烟草
    主要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网站
    汉英名词索引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