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勒(1893-1939)是德国剧作家、表现主义戏剧的代表人物之一。1893年托勒出生于普鲁士的边缘城市萨摩奇的一个犹太商人家庭。萨摩奇的社会结构类似卡夫卡笔下的布拉格。小城里居住着德国人、犹太人和波兰人。人与人之间因为种族、宗教和社会地位的差异而分离出不同的阵营。德国人与犹太人因为经济上共有的优势而结成反波兰人的同盟军。当时尽管没有公开反犹,但是德国人和犹太人之间也存在看不见的限制和距离。托勒过早地体验到社会的不公平。
1914年**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托勒正在瑞士学习法律,宣战的那**,他回到德国。像许多年轻的大学生一样,托勒被卷入统一的狂热中……不再有党派,不再有种族之分,所有人说同一种语言,所有人维护一位母亲——德国。托勒自愿报名去了前线。在前线,托勒经历了众多的死亡和阵地战的恐怖,他也看到即使面对死亡,上下级之间、德国兵和犹太兵之间也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现实让他冷静下来,他开始怀疑,无条件承担义务的神话开始动摇。战争的苦难促使托勒转向和平主义。1916年他被准假去慕尼黑,后去海德堡学习文学和**学。
在海德堡,托勒与**学者古斯塔夫·兰道尔建立联系,兰道尔《呼唤社会主义》一文决定性地影响了他。1917年托勒对德国的精神生活,头面人物的夸夸其谈、无所事事深感失望,倡议成立“德国青年文化政治联盟”,目的是要联合所有反战和反军国主义的人,以达成跨**的共识。这个行动虽然未获成功,但在行动“纲领”中托勒的某些主张走在了1920年表现主义政治化之前。他认为应当以爱心激发民众,以“人性”取代“物性”,消除人民与知识分子之间的鸿沟。知识分子应当以“爱”来发掘大众被埋没的人性和创造性,在个人内心转变和觉醒的基础上建立理想的社会。 近几年来,艺术学科的建设,特别是艺术专业基础理论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刚刚审核通过的第九批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中,终于**次有了艺术学一级学科,而我工作的中国艺术研究院很荣幸地成为我们****个也是**的艺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这不仅对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学科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全国的艺术教育和艺术学科建设也必将产生重要影响。
对于艺术教育和艺术科研领域来说,有了艺术学一级学科固然可喜可贺,但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通过了九批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中,至今才有了“**个”艺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而且还是“**”的,这本身就反映出艺术学科发展的现状及其在我国人文科学中所处的位置。严峻的事实表明,比起其他许多人文科学来说,艺术学科建设和艺术理论教育落后了。
这里所说的落后,主要是指艺术基础理论教育和艺术学综合研究而言。我国古代艺术教育的特点是师徒相传,自清末民初以来,新型的艺术教育突破了师徒相传的教育模式,逐渐走向了专业化和规范化,有了专门的艺术学校。新中国成立后,艺术教育受到**的高度重视,艺术教育事业发展很快,音乐、美术、戏剧、戏曲、舞蹈、电影等专业艺术院校相继建立,为**培养了大批专业艺术人才,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艺术事业的发展。但长期以来,我们的艺术院校的教育存在重视技巧而轻视理论、重视技术素质而轻视人文素质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