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写作的事
QQ咨询:
有路璐璐:

写作的事

  • 作者:史铁生
  •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 ISBN:9787801864345
  • 出版日期:2006年01月01日
  • 页数:179
  • 定价:¥20.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801864345
    • 作者
    • 页数
      179
    • 出版时间
      2006年01月01日
    • 定价
      ¥20.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写作就是要为生存找一个至一万个精神上的理由,以便生活不只是一个生物过程,更是一个充实、旺盛、快乐和镇静的精神过程。如果求生是包括人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本能,那么人比其他生物已然又多了一种本能了,那就是不单要活还要活得明白,若不能明白则还不如不活那就干脆死了吧。所以人会自杀,所以人要写作,所以人是为了不至自杀而写作。这道理真简单,简单到容易被忘记。
    在这本书里收录的大多是史铁生关于文学的思考。作家谈文学往往比专门研究文学的学者谈起来更好,有时候甚至比作家自己的创作还要让读者激动。一个好的作家首先是好的读者、好的文学理论家和文学史家。史铁生在这本书里向我们展示了他丰富的文学识见,以及作家独有的敏锐。

    “我想,有意味的形式不是像玩七巧板那样玩出来的,它决定于创作者对世界的态度……”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了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文章节选
    书摘
    都在说文学的根,说的却未必是一回事。好比小麦是怎么从野
    草变来的是一回事,人类何以要种粮食又是一回事。
    不知前者,尚可再从野草做起。不知后者,所为一概荒诞。并
    非说前者不重要。
    “根”和“寻根”又是绝不相同的两回事。一个仅仅是:我们
    从何处来以及为什么要来。另一个还为了:我们往何处去,并且怎
    么去。
    “寻根意识”也至少有两种。一种是眼下活得卑微,便去找以
    往的骄傲。一种是看出了生活的荒诞,去为精神找一个可靠的根
    据,为地球上*灿烂的花朵找一片可以盛开的土地。
    阿Q想找一头虱子大于王胡的虱子。鲁迅的意思是把阿Q、王
    胡乃至小D都消灭,找出真正人的萌芽。
    至于鲁迅倒比阿Q多着痛苦,乃至人倒比猴子活得艰辛等事,
    另当别论。
    什么是文学的根呢?是文化?文化是什么呢?《辞海》上说,文化
    从广义上讲,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
    神财富的总和。真占得全!全得像是废话。好在《辞海》上对文化
    还有一种狭义的解释:指社会的意识形态。想必文学界谈论的是这
    后一种。又查了“意识形态”条,得这样的解释:亦称“观念形态”,
    指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
    似可对文化作如下简明的理解文化是人类面对生存困境所建
    立的观念。
    欲望无边,能力有限,是人类生来的困境。所以建立起诸多观
    念,以使灵魂有路可走,有家可归。
    文学是文化的一部分。说文化是文学的根,犹言粮食是大米的
    根了。譬如树,枝与干,有同根。文学与哲学、宗教等等之不同,
    是枝与枝的不同。文学的根,也当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困境。
    面对困境,文学比其他所有学科都更敏感。文学不仅用着思
    考,更用着观察,不仅看重可行的实际,还看重似乎不可能的愿望。
    因此,它不同于哲学的明晰(所以它蒙咙);不同于科学的严谨(所
    以它耽于梦想);不同于法律的现实(所以感情不承认法律,法律
    也不承认感情);不同于宗教的满(所以叛逆常是其特色);不同于
    政治和经济的立竿见影(所以它的社会效益潜移默化)。据此,它
    便也不同于教育和宣传。
    要求一切都实际且明晰,岂止是在扼杀文学,那是在消灭理想
    和进步。
    波德莱尔说:“诗不是���了‘真理’,而只是它自己。”我想这
    话有四个意思:一、人所面对
    ……
    目录
    随想与反省
    答自己问
    自言自语
    随笔十三
    给安妮的信
    给李健鸣的三封信
    ……
    编辑推荐语
    写作就是要为生存找一个至一万个精神上的理由,以便生活不只是一个生物过程,更是一个充实、旺盛、快乐和镇静的精神过程。如果求生是包括人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本能,那么人比其他生物已然又多了一种本能了,那就是不单要活还要活得明白,若不能明白则还不如不活那就干脆死了吧。所以人会自杀,所以人要写作,所以人是为了不至自杀而写作。这道理真简单,简单到容易被忘记。
    在这本书里收录的大多是史铁生关于文学的思考。作家谈文学往往比专门研究文学的学者谈起来更好,有时候甚至比作家自己的创作还要让读者激动。一个好的作家首先是好的读者、好的文学理论家和文学史家。史铁生在这本书里向我们展示了他丰富的文学识见,以及作家独有的敏锐。 书评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
    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为健
    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了欢
    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词
    我喜欢他作品的一个*大的理由是,他的想法和文字明净,不曾神神鬼
    鬼牵纯正攀藤。他的手总是温暖的,宽厚的。他是能超越智和愚的。他不作
    状,而是常常省察自己的内心。他把自己看轻了,才能去爱自己,爱世界。
    ——陈村
    我对史铁生满怀敬仰之情,因为他不但是一个杰出的作家,更是一个伟
    大的人。
    ——莫言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