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软件工程(第二版)
QQ咨询:
有路璐璐:

软件工程(第二版)

  • 作者:张海藩
  •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9787115140708
  • 出版日期:2006年01月01日
  • 页数:360
  • 定价:¥31.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是《软件工程》的第二版。
    本书由五篇共16章构成,**篇讲述软件工程与软件过程;第二篇讲述结构化分析、设计与实现;第三篇讲述面向对象的概念、模型、分析、设计与实现;第四篇讲述软件项目的计划、组织和控制,并介绍了一些相关的国际标准;第五篇讲述形式化方法、统一建模语言UML和软件重用。
    本书内容新颖、实例丰富,可作为高等院校“软件工程”课程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软件工程师、软件项目管理者和应用软件的开发人员阅读参考。
    文章节选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将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21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21世纪初,我国高等教育呈快速发展的势头。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因此,高等教育教材建设必须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快速发展。.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不断升级换代,计算机教学内容也随之更新,尤其随着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育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目录
    **篇 软件工程与软件��程 1
    第1章 软件工程 1
    1.1 软件危机 1
    1.1.1 计算机系统的发展历程 1
    1.1.2 软件危机的含义 2
    1.1.3 产生软件危机的原因 3
    1.1.4 消除软件危机的途径 5
    1.2 软件工程 6
    1.2.1 什么是软件工程 6
    1.2.2 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 6
    1.2.3 软件工程方法学 8
    1.3 小结 10
    习题 11
    第2章 软件过程 13
    2.1 软件生命周期的基本任务 13
    2.2 瀑布模型 16
    2.3 快速原型模型 18
    2.4 增量模型 19
    2.5 螺旋模型 20
    2.6 喷泉模型 22
    2.7 小结 23
    习题 24
    第二篇 传统方法学 25
    第3章 结构化分析 25
    3.1 概述 25
    3.2 与用户通信的技术 26
    3.2.1 访谈 26
    3.2.2 简易的应用规格说明技术 27
    3.2.3 软件原型 28
    3.3 分析建模与规格说明 29
    3.3.1 分析建模 29
    3.3.2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 29
    3.4 实体—关系图 31
    3.4.1 数据对象 31
    3.4.2 属性 31
    3.4.3 关系 32
    3.4.4 实体—关系图的符号 32
    3.5 数据流图 33
    3.5.1 数据流图符号 33
    3.5.2 例子 34
    3.5.3 命名 37
    3.6 状态转换图 37
    3.6.1 状态 38
    3.6.2 事件 38
    3.6.3 符号 38
    3.6.4 例子 39
    3.7 数据字典 40
    3.8 结构化分析实例 41
    3.8.1 问题陈述 42
    3.8.2 问题定义 42
    3.8.3 可行性研究 43
    3.8.4 需求分析 48
    3.9 小结 53
    习题 55
    第4章 结构化设计 56
    4.1 结构化设计与结构化分析的关系 56
    4.2 软件设计的概念和原理 57
    4.2.1 模块化 57
    4.2.2 抽象 59
    4.2.3 逐步求精 59
    4.2.4 信息隐藏 60
    4.3 模块独立 61
    4.3.1 耦合 61
    4.3.2 内聚 62
    4.4 启发规则 63
    4.4.1 改进软件结构提高模块独立性 63
    4.4.2 模块规模应该适中 64
    4.4.3 深度、宽度、扇出和扇入都应适当 64
    4.4.4 模块的作用域应该在控制域之内 64
    4.4.5 力争降低模块接口的复杂程度 65
    4.4.6 设计单入口单出口的模块 65
    4.4.7 模块功能应该可以预测 65
    4.5 表示软件结构的图形工具 65
    4.5.1 层次图和HIPO图 65
    4.5.2 结构图 67
    4.6 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 68
    4.6.1 概念 68
    4.6.2 变换分析 69
    4.6.3 事务分析 75
    4.6.4 设计优化 76
    4.7 人机界面设计 77
    4.7.1 人机界面设计问题 77
    4.7.2 人机界面设计过程 78
    4.7.3 界面设计指南 79
    4.8 过程设计 81
    4.9 过程设计的工具 83
    4.9.1 程序流程图 83
    4.9.2 盒图(N-S图) 84
    4.9.3 PAD图 84
    4.9.4 判定表 86
    4.9.5 判定树 87
    4.9.6 过程设计语言(PDL) 87
    4.10 面向数据结构的设计方法 88
    4.10.1 Jackson图 88
    4.10.2 改进的Jackson图 89
    4.10.3 Jackson方法 89
    4.11 小结 94
    习题 95
    第5章 结构化实现 98
    5.1 编码 98
    5.1.1 选择程序设计语言 98
    5.1.2 编码风格 100
    5.2 软件测试基础 102
    5.2.1 测试目标 102
    5.2.2 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 103
    5.2.3 测试准则 103
    5.2.4 流图 103
    5.3 逻辑覆盖 106
    5.4 控制结构测试 108
    5.4.1 基本路径测试 108
    5.4.2 条件测试 111
    5.4.3 数据流测试 113
    5.4.4 循环测试 114
    5.5 黑盒测试技术 115
    5.5.1 等价划分 116
    5.5.2 边界值分析 118
    5.5.3 错误推测 119
    5.6 测试策略 120
    5.6.1 测试步骤 120
    5.6.2 单元测试 121
    5.6.3 集成测试 123
    5.6.4 确认测试 126
    5.7 调试 127
    5.7.1 调试过程 127
    5.7.2 调试途径 128
    5.8 软件可靠性 130
    5.8.1 基本概念 130
    5.8.2 估算平均无故障时间的方法 131
    5.9 小结 132
    习题 133
    第三篇 面向对象方法学 139
    第6章 面向对象方法学导论 139
    6.1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例 139
    6.1.1 用对象分解取代功能分解 141
    6.1.2 设计类等级 143
    6.1.3 定义属性和服务 144
    6.1.4 用C 语言实现 147
    6.2 面向对象方法学概述 147
    6.2.1 面向对象方法学的要点 149
    6.2.2 面向对象的软件过程 150
    6.3 面向对象方法学的主要优点 153
    6.4 面向对象的概念 153
    6.4.1 对象 156
    6.4.2 其他概念 159
    6.5 面向对象建模 160
    6.6 对象模型 160
    6.6.1 表示类的符号 161
    6.6.2 表示关系的符号 164
    6.7 动态模型 165
    6.8 功能模型 165
    6.9 三种模型之间的关系 166
    6.10 小结 166
    习题 166
    第7章 面向对象分析 168
    7.1 分析过程 168
    7.1.1 概述 168
    7.1.2 三个子模型与五个层次 169
    7.2 需求陈述 170
    7.2.1 书写要点 170
    7.2.2 例子 171
    7.3 建立对象模型 172
    7.3.1 确定类与对象 172
    7.3.2 确定关联 174
    7.3.3 划分主题 177
    7.3.4 确定属性 177
    7.3.5 识别继承关系 178
    7.3.6 反复修改 179
    7.4 建立动态模型 182
    7.4.1 编写脚本 182
    7.4.2 设想用户界面 183
    7.4.3 画事件跟踪图 184
    7.4.4 画状态图 184
    7.4.5 审查动态模型 186
    7.5 建立功能模型 187
    7.5.1 画出基本系统模型图 187
    7.5.2 画出功能级数据流图 187
    7.5.3 描述处理框功能 188
    7.6 定义服务 189
    7.6.1 常规行为 189
    7.6.2 从事件导出的操作 189
    7.6.3 与数据流图中处理框对应的操作 189
    7.6.4 利用继承减少冗余操作 189
    7.7 面向对象分析实例 190
    7.7.1 需求陈述 190
    7.7.2 建立对象模型 190
    7.7.3 建立动态模型 191
    7.7.4 建立功能模型 193
    7.7.5 进一步完善 194
    7.8 小结 194
    习题 195
    第8章 面向对象设计 197
    8.1 面向对象设计的准则 197
    8.1.1 模块化 198
    8.1.2 抽象 198
    8.1.3 信息隐藏 198
    8.1.4 弱耦合 198
    8.1.5 强内聚 199
    8.1.6 可重用 199
    8.2 启发规则 199
    8.2.1 设计结果应该清晰易懂 200
    8.2.2 一般—特殊结构的深度应适当 200
    8.2.3 设计简单的类 200
    8.2.4 使用简单的协议 201
    8.2.5 使用简单的服务 201
    8.2.6 把设计变动减至*小 201
    8.3 系统分解 201
    8.3.1 子系统之间的两种交互方式 202
    8.3.2 组织系统的两种方案 202
    8.3.3 设计系统的拓扑结构 203
    8.4 设计问题域子系统 203
    8.4.1 调整需求 204
    8.4.2 重用已有的类 204
    8.4.3 把问题域类组合在一起 204
    8.4.4 增添一般化类以建立协议 204
    8.4.5 ATM系统之例 204
    8.5 设计人-机交互子系统 205
    8.5.1 设计人-机交互界面的准则 205
    8.5.2 设计人-机交互子系统的策略 206
    8.6 设计任务管理子系统 207
    8.6.1 分析并发性 208
    8.6.2 设计任务管理子系统 208
    8.7 设计数据管理子系统 209
    8.7.1 选择数据存储管理模式 209
    8.7.2 设计数据管理子系统 210
    8.7.3 例子 212
    8.8 设计类中的服务 212
    8.8.1 确定类中应有的服务 212
    8.8.2 设计实现服务的方法 213
    8.9 设计关联 214
    8.9.1 关联的遍历 214
    8.9.2 实现单向关联 214
    8.9.3 实现双向关联 215
    8.9.4 关联对象的实现方法 215
    8.10 设计优化 215
    8.10.1 确定优先级 215
    8.10.2 提**率的几项技术 216
    8.10.3 调整继承关系 217
    8.11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实例 218
    8.11.1 面向对象分析 219
    8.11.2 面向对象设计 221
    8.12 小结 225
    习题 226
    第9章 面向对象实现 227
    9.1 程序设计语言 227
    9.1.1 面向对象语言的优点 227
    9.1.2 面向对象语言的技术特点 228
    9.1.3 选择面向对象语言 231
    9.2 程序设计风格 232
    9.2.1 提高可重用性 232
    9.2.2 提高可扩充性 234
    9.2.3 提高健壮性 234
    9.3 测试策略 235
    9.3.1 面向对象的单元测试 235
    9.3.2 面向对象的集成测试 235
    9.3.3 面向对象的确认测试 236
    9.4 设计测**例 236
    9.4.1 测试类的方法 236
    9.4.2 集成测试方法 238
    9.5 小结 240
    习题 240
    第四篇 软件项目管理 242
    第10章 计划 242
    10.1 度量软件规模 242
    10.1.1 代码行技术 243
    10.1.2 功能点技术 245
    10.2 工作量估算 245
    10.2.1 静态单变量模型 245
    10.2.2 动态多变量模型 245
    10.2.3 COCOMO2模型 246
    10.3 进度计划 248
    10.3.1 基本原则 249
    10.3.2 估算软件开发时间 250
    10.3.3 Gantt图 251
    10.3.4 工程网络 252
    10.3.5 估算进度 253
    10.3.6 关键路径 254
    10.3.7 机动时间 255
    10.4 小结 256
    习题 257
    第11章 组织 259
    11.1 民主制程序员组 259
    11.2 主程序员组 260
    11.3 现代程序员组 262
    11.4 软件项目组 263
    11.4.1 三种组织方式 264
    11.4.2 四种组织范型 265
    11.5 小结 266
    习题 266
    第12章 控制 267
    12.1 风险管理 267
    12.1.1 软件风险分类 267
    12.1.2 风险识别 268
    12.1.3 风险预测 272
    12.1.4 处理风险的策略 274
    12.2 质量保证 275
    12.2.1 软件质量 275
    12.2.2 软件质量保证措施 276
    12.3 配置管理 279
    12.3.1 软件配置 279
    12.3.2 软件配置管理过程 281
    12.4 小结 286
    习题 286
    第13章 国际标准 288
    13.1 IEEE1058.1软件项目管理计划标准 288
    13.1.1 软件项目管理计划的组成 288
    13.1.2 IEEE软件项目管理计划 288
    13.2 ISO9000质量标准 289
    13.2.1 基本思想 291
    13.2.2 ISO9000-3标准 291
    13.3 ISO/IEC12207软件生命周期过程标准 292
    13.3.1 概述 294
    13.3.2 软件生命周期过程 294
    13.4 ISO/IECTR15504软件过程评估标准 295
    13.4.1 概述 298
    13.4.2 标准的结构 299
    13.5 能力成熟度模型 299
    13.5.1 能力成熟度模型的结构 300
    13.5.2 能力成熟度等级 301
    13.5.3 关键过程域 302
    13.5.4 应用CMM 303
    13.6 小结 304
    习题 305
    第五篇 **课题 306
    第14章 形式化方法 306
    14.1 概述 306
    14.1.1非形式化方法的缺点 306
    14.1.214.1.2 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数学 307
    14.1.3 应用形式化方法的准则 307
    14.2 有穷状态机 308
    14.2.1 基本概念 308
    14.2.2 电梯问题 309
    14.2.3 评论 312
    14.3 Petri网 312
    14.3.1 基本概念 312
    14.3.2 应用实例 314
    14.4 Z语言 315
    14.4.1 简介 315
    14.4.2 评论 317
    14.5 ?book_preface=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