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历史回顾
1.2 塑料在包装领域中的作用
1.3 本书结构
第2章 基本概念和定义
2.1 术语
2.2 聚合物的命名
2.3 聚合物中的原子间作用
2.4 化学组成决定的性能
2.5 塑料的种类
第3章 聚合物结构与性能
3.1 简介
3.2 分子结构
3.3 共聚物结构
3.4 连锁聚合,加成聚合物
3.5 分子的构型与构象
3.6 乙烯基聚合物的头头和头尾构型
3.7 化学立构
3.8 逐步聚合,缩合聚合物
3.9 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
3.10 聚合物形态
3.11 热性能
3.12 力学性能
3.13 阻隔性能
3.14 表面与粘接
3.15 光学特性
3.16 电性能
3.17 用红外光谱鉴定塑料
第4章 用于包装材料的主要塑料品种
4.1 支化聚乙烯
4.2 线型聚乙烯
4.3 聚丙烯(PP)
4.4 聚氯乙烯(PVC)
4.5 聚偏二氯乙烯共聚物(PVDC)
4.6 聚苯乙烯(PS)
4.7 聚乙烯醇(PVOH)和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
4.8 尼龙
4.9 聚酯
4.10 聚碳酸酯(PC)
4.11 含氟聚合物
4.12 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
4.13 丙烯腈共聚物
4.15 导电聚合物
4.16 热塑性弹性体
4.17 热固性塑料
4.18 赛璐玢和纤维素塑料
4.19 聚合物共混物
第5章 添加剂与复合
5.1 引言
5.2 复合
5.3 抗氧剂
5.4 热稳定剂
5.5 紫外光稳定剂
5.6 表面修饰剂
5.7 着色剂
5.8 防雾剂
5.9 成核剂
5.10 抗静电剂
5.11 增塑剂
5.12 抗氧剂、干燥剂、清香剂
5.13 填充剂和增强剂
5.14 **剂或抗微生物剂
5.15 其他添加剂
第6章 黏合、胶黏剂和热封
6.1 黏合
6.2 胶黏剂
6.3 胶黏剂和内聚粘接强度
6.4 胶黏剂类型
6.5 胶黏剂的应用
6.6 胶黏剂术语
6.7 胶黏剂助剂
6.8 热封
第7章 挤出,薄膜和片材
7.1 挤出和挤出机
7.2 流延薄膜和片材
7.3 吹塑薄膜
7.4 拉伸和收缩包装带
7.5 薄膜和片材共挤出
7.6 表面处理
7.7 薄膜的屈服率
7.8 薄膜的测试和评价
第8章 复合、层合和涂层
8.1 挤出涂覆和层合
8.2 热熔层合或涂覆
8.3 粘接层合
8.4 热层合
8.5 金属化薄膜
8.6 氧化硅薄膜
8.7 其他无机阻隔涂料
8.8 多层结构的构筑
第9章 软包装
9.1 软包装的特征
9.2 盒的类型
9.3 盒子的成型
9.4 大型包装袋和重包装袋
9.5 蒸煮袋
9.6 盒中袋
第10章 热成型
10.1 简介
10.2 片材加热
10.3 片材成型
10.4 片材的修边
10.5 制品和模具设计
10.6 热成型-装填-热封系统
第11章 注射模塑、密封件、旋转模塑、压缩模塑和软管
11.1 注射模塑
11.2 密封件
11.3 旋转模塑
11.4 压缩模塑
11.5 塑料软管
第12章 吹塑模塑与塑料瓶
12.1 吹塑模塑
12.2 挤出吹塑模塑
12.3 注射吹塑模塑
12.4 拉伸吹塑模塑
12.5 共挤瓶
12.6 共注射吹塑模塑瓶
12.7 发泡吹塑模塑
12.8 吹塑模具
12.9 模内标记
12.10 无菌吹塑模塑
12.11 塑料瓶的修饰
12.12 表面处理
12.13 塑料瓶的尺寸和公差
第13章 泡沫材料,缓冲材料和配送包装
13.1 泡沫材料
13.2 非泡沫塑料缓冲系统
13.3 缓冲作用
13.4 泡沫材料的隔热性
13.5 塑料托盘
13.6 塑料鼓式容器及其他运输容器
13.7 抗静电包装
第14章 塑料包装系统中的传质问题:吸收、扩散、渗透和保存期
14.1 绪论
14.2 相互作用的物理和化学基础
14.3 相互作用的类型
14.4 热力学平衡
14.5 扩散
14.6 单张片材中的稳态扩散:渗透性
14.7 影响渗透性的因素
14.8 渗透性的实验测定
14.9 多层结构
14.10 渗透公式的应用
14.11 保存期的估计
第15章 美国有关塑料包装的条例
15.1 概述
15.2 美国联邦食品、**、化妆品法典
15.3 医用包装条例
15.4 食品包装条例
15.5 化妆品包装管理
15.6 州法律及条例
15.7 潜在问题
第16章 环境问题
16.1 概述
16.2 固体垃圾问题
16.3 降低来源和重复
16.4 塑料包装的回收
16.5 PET的回收
16.6 HDPE的回收
16.7 LDPE的回收
16.8 PS、PP及PVC的回收
16.9 混杂塑料的回收
16.10 可生物降解塑料
16.11 其他环保问题
参考文献
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