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锻炼综合素质
现代写作课,从某一角度讲,可以说是一门综合素质教育课。前文在讲现代写作的功用时,已对写作体现综合素质的问题有所阐述,这里强调的是综合素质的锻炼。因为写作课不是纯理论性课程,传授理论知识只是它的任务之一,并不是**的任务。开发智力,强化能力,挖掘和拓展创造力,提高���习者的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是现代写作课的重要任务。
综合素质的锻炼,落实在写作能力的提高。写作能力提高的关键在于训练思维,使之灵活、简洁、流畅,具有**性。心理学研究表明,能力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一般所说的智力、专门的能力、创造力都属能力的范畴,能力还可表现为显能和潜能。人的感受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等心理品质也是能力的不同方面。能力和知识、技能不同,但却相互联系,可以转化。写作能力,既体现为一种智力,也体现为一种专门的能力和创造力。写作课在为提高学习者的写作能力设计培养方案时,就需考虑其智力、专门能力和创造力的培育与开发。
写作能力的高度综合,实质上是一个人“智力”、“专门能力”和“创造力”的复杂结构形态。智力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表现在写作活动中,它主要融会于感知能力、运思能力和行文能力之中。专门能力是不同专业领域的一些特殊能力。写作中主要表现为观察力、思维力、文字表达力等。创造力是在不同领域善于解决新问题、独特创新的能力。写作中表现为想象能力、联想能力、感悟能力等。现代写作课责无旁贷地担负着培育、锻炼学习者的这些能力,使其写作水平、综合素质有明显提高的艰巨任务。
锻炼综合素质,实质上是学习者要塑造自己的人格精神。它应包括道德品质、性格、气质、能力等。决定一个人的人格的因素有遗传、文化、社会、自我意识与潜意识等。意志、道德、智慧,是人格的三大力量支柱。写作者在锻炼综合素质的过程中,为塑造自己的人格精神,必须努力营造自我完善的心理环境和**的人格意识。要营造这种心理环境和人格意识,就必须对人格的三大力量支柱不懈地进行追求,用“至真”、“至善”、“至美”的标准,塑造自己的灵魂,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高尚道德品格的真正的写作者。这是现代写作课的光荣使命。 素质教育是新世纪教育的主旋律。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共**、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作为基础学科的写作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它除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外,还担负着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操、审美修养、心理素质以及创造能力、创新品质的重任。作为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一项研究成果,高等院校《现代写作教程》的出版,正体现了注重素质教育的时代主题。
由董小玉教授主持的,由西南大学(原西南师范大学)等13所高等师范院校的写作教师组成的课题组,承担了教育部面向21世纪“高师教学改革”**级项目“师范院校写作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研究”。这个课题组由写作学界的中青年学术骨干组成,整体实力强,素质好,且富于创新精神。经过两年多的辛勤探索,课题研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编写了高等师范《现代写作教程》这部教材(以下简称《教程》)。八年以后,这部教材又被教育部列为“十一五”**级规划教材。在我看来,这部教材不仅体现了写作学科建设目前所达到的水平,也反映了写作学科研究的新成果。
通读《教程》书稿,我认为它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思路新颖。理论层次高
我们面对的是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信息传播的网络化趋势,不仅为写作教学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也对写作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写作教学的任务,除了培养学生学会语言文字的使用即“能写”外,还要培养具有知识含量高,有应用知识能力的“能讲”、“能教”的高素质人才。编写者从这一新思路、高立意出发,结合教材的专业方向,把教材的教学目标定位在培养新世纪的“综合型+智能型+传教型”人才,即作者、学者、导师三位一体的新型语文教育人才上。《教程》贯穿了四条编写原则:一是以人为轴心,加强对写作主体的素质、教学主体的方法、接受主体的心理的理论概括与总结;二是以文本为**,力求准确地阐述文章的构成元素和文体规范;三是以写作行为过程为**,阐明感知、运思、行文的衔接和转换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