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元曲浅说
QQ咨询:
有路璐璐:

元曲浅说

  • 作者:王群
  •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 ISBN:9787806275061
  • 出版日期:2000年01月01日
  • 页数:295
  • 定价:¥15.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806275061
    • 作者
    • 页数
      295
    • 出版时间
      2000年01月01日
    • 定价
      ¥15.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元曲是元杂剧与元散曲的合称,它是一种带有鲜明时代特色与世俗特色的古典文学样式,是传统戏曲步入成熟的标志。本书共分四章十三节,除对元曲的渊源(如宋词、金诸宫调等)、基本知识(如小令、套曲、借宫、衬字等)、发展流派(如本色派、文采派等)分别作了简明扼要介绍之外,还精心选择了一些**元曲作家(如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周德清等)及其代表作品作了深入浅出的解读与赏析。
    目录
    目录

    前言
    **章元曲的渊源
    **节作为一代文学的元曲
    一、曲之概念的流变
    二、曲与词的区别
    (一)体式上的区别
    (二)句式上的区别
    (三)音律上的区别
    (四)风格与表现手法上的区别
    三、元杂剧——元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二节散曲的渊源
    一、“曲源于词”与“曲词同源’
    二、音乐的变化与曲的兴起
    三、散曲形式的*终成熟
    第三节元杂剧的渊源
    一、有关戏曲起源问题的不同看法
    (一)上古歌舞说
    (二)宗教礼俗说
    (三)俳优说
    (四)傀儡说
    (五)百戏说
    (六)歌舞戏说
    (七)参军戏说
    二、元杂剧的远源
    (一)歌舞杂技向故事化发展
    (二)俳优滑稽表演向代言体表演发展
    三、宋金杂剧——元杂剧的直接源头
    第四节元曲兴盛的原因
    一、尖锐的社会矛盾和知识分子的低下地位
    二、元代经济的恢复和城市经济的**繁荣
    三、宽松多元的文化环境
    四、文学从雅向俗发展的趋势
    第二章元曲的基本知识
    **节元杂剧常识
    一、杂剧的剧本
    (一)剧本结构
    (二)杂剧剧本的三要素
    二、杂剧的脚色和脚本
    (一)脚色
    (二)脚本
    第二节元散曲常识
    一、散曲的篇制
    (一)散曲、北曲、南曲
    (二)小令、套曲、带过曲
    二、散曲的结构
    (一)宫调、曲牌、声韵
    (二)首曲、尾声、煞
    (三)借宫、集曲、南北合套
    (四)衬字、务头
    第三节曲的巧体与对仗
    一、曲的巧体
    (一)曲的形式方面的巧体
    (二)作曲材料方面的巧体
    二、曲的对仗
    第三章元曲的流派
    **节元杂剧的内容、流派和分期
    一、元杂剧题材的分类
    (一)爱情婚姻剧
    (二)**道化剧
    (三)公案剧
    (四)历史剧
    (五)社会剧
    二、元杂剧的本色派和文采派
    三、从钟嗣成到王国维对元杂剧的分期
    第二节元杂剧流派的发展
    一、本色派占主导地位的元杂剧前期
    (一)本色派作家
    1.豪放激越派
    2.敦朴自然派
    3.温润明丽派
    (二)文采派作家
    1.前期绮丽纤秾派
    2.前期清奇轻俊派
    二、向文采派为主风格转变的元杂剧的中期
    (一)中期绮丽纤秾派
    (二)中期清奇轻俊派
    三、晚期——元杂剧的衰微
    (一)文人作家
    (二)无名氏杂剧作品
    第三节散曲的流派
    一、散曲流派的划分
    二、散曲的内容
    三、元散曲的分期与风格流派的发展
    (一)与诗词风格分离的元前期散曲
    (二)既豪放又清丽的前期第二代散曲家
    (三)以南方清丽派为主的元后期散曲
    第四章名家及名作解读
    **节一代文学的巨匠
    一、关汉卿及其代表作
    杂剧《窦娥冤》第三折《望江亭》第三折(节选)《单刀会》第四折
    (曲辞)《鲁斋郎》第二折(曲辞)
    套数[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南吕一枝花]赠珠帘秀[南吕一
    枝花]杭州景
    小令[双调·沉醉东风]送别[双调·沉醉东风]题情[仙吕一半
    儿]题情
    二、王实甫及其代表作
    杂剧《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
    三、白���及其代表作
    杂剧《梧桐雨》第二折《墙头马上》第三折(节选)
    套数[大石调·青杏子]咏雪
    小令[双调·庆东原]叹世[中吕·喜春来]题情
    四、马致远及其代表作
    杂剧《汉宫秋》第四折
    套数[双调·夜行船]秋思[般涉调·耍孩儿]借马
    小令[越调·天净沙]秋思
    五、郑光祖及其代表作
    杂剧《倩女离魂》第二折(节选)
    小令[双调·蟾宫曲]旅怀
    第二节杂剧作家及作品
    一、杨显之及其代表作
    《潇湘夜雨》第三折(节选)
    二、石君宝及其代表作
    《秋胡戏妻》第二折
    三、孟汉卿及其代表作
    《魔合罗》第四折
    四、郑廷玉及其代表作
    《看钱奴》第二折(节选)
    五、纪君祥及其代表作
    《赵氏孤儿》第二折
    六、尚仲贤及其代表作
    《柳毅传书》第三折(节选)
    七、秦简夫及其代表作
    《东堂老》第三折(节选)
    八、康进之及其代表作
    《李逵负荆》**折(节选)
    九、无名氏及其代表作
    《陈州粜米》**折
    第三节散曲作家及作品
    一、元好问及其代表作
    小令[双调小圣乐]骤雨打新荷
    二、杜仁杰及其代表作
    套数[般涉调·耍孩儿]庄家不识勾栏
    三、杨果及其代表作
    套数[仙吕·赏花时]春情
    四、商挺及其代表作
    小令[双调·步步娇]祝愿
    五、胡祗遹及其代表作
    小令[中吕·快活三过朝天子]赏春[双调·沉醉东风]渔樵
    六、王恽及其代表作
    小令[正宫·黑漆弩]游金山寺
    七、王和卿及其代表作
    小令[仙吕·醉中天]咏大蝴蝶[双调·拨不断]大鱼[越调小桃
    红]胖妓[越调·天净沙]胖夫妻
    八、鲜于必仁及其代表作
    小令[双调·折桂令]卢沟晓月[双调折桂令]西山晴雪
    九、曾瑞及其代表作
    小令[南吕·骂玉郎过皇恩采茶歌]闺中闻杜鹃
    十、卢挚及其代表作
    小令[双调·沉醉东风]秋景[双调·落梅风]夜忆
    十一、姚燧及其代表作
    小令[中吕普天乐]别友[越调凭阑人]寄征衣
    十二、王伯成及其代表作
    套数[越调斗鹌鹑]春游
    十三、冯子振及其代表作
    小令[正宫·鹦鹉曲]三首
    十四、张养浩及其代表作
    套数[南吕·一枝花]咏喜雨
    小令[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吕·朝天曲]挂冠
    十五、刘时中及其代表作
    套数[正宫端正好]上高监司(前套)
    十六、张可久及其代表作
    套数[南吕一枝花]湖上晚归小令[双调·落梅风]春晚
    [正宫·醉太平]感怀
    十七、乔吉及其代表作
    套数[南吕·梁州第七]射雁
    小令[双调·卖花声]悟世[双调折桂令]丙子游越怀古[双调
    水仙子]为友人作[越调·柳营曲]有感
    十八、贯云石及其代表作
    小令[中吕·红绣鞋]欢情[双调·清江引]惜别
    [双调·殿前欢]吊屈原
    十九、徐再思及其代表作
    小令[双调·水仙子]夜雨[越调·凭阑人]咏史
    [双调·蟾宫曲〕春情[双调·沉醉东风]春情
    二十、薛昂夫及其代表作
    小令[正宫甘草子]无题[中吕·朝天子]咏史三首
    二十一、曹德及其代表作
    小令[中吕喜春来]和则明韵(三**一)[双调沉醉东风]村居
    二十二、睢景臣及其代表作
    套数[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二十三、杨朝英及其代表作
    小令[双调·殿前欢]和阿里西瑛韵[双调·清江引]失题
    二十四、刘庭信及其代表作
    套数[南吕一枝花]春日送别小令[双调折桂令]忆别
    二十五、周文质及其代表作
    小令[正宫叨叨令]自叹(二**一)
    二十六、钟嗣成及其代表作
    小令[正宫·醉太平]落魄(三首)
    二十七、周浩及其代表作
    小令[双调·折桂令]题《录鬼簿》
    二十八、无名氏及其代表作
    小令[正宫·醉太平]讥奸佞专权[正宫·醉太平]讥贪小利者
    [中吕·朝天子]志感二首[越调·小桃红]情
    [正宫·塞鸿秋]无题[商调·梧叶儿]嘲谎人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