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与政治科学
社会心理学与政治科学密切相关。首先,我们都知道,对政治的研究必定涉及那些参与政治的人的信仰、价值、态度、社会动机和社会人格等方面,而这些方面属于社会心理学的范畴。社会心理学还研究个体的政治社会化,研究政治宣传如何起作用,等等。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及各种制度都是调节和塑造人的社会行为及经验的重要社会生活条件,要了解人们的各种行为,就必须了解各种社会政治因素。而对这些方面的研究正是政治科学的任务。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奥尔波特早期的实验室*初称为社会心理学实验室,后改为“社会与政治心理学实验室”。他作这样的改变有其理由,因为他当时就致力于研究人们的政治态度、公众舆论以及对一些政治制度的相符行为等(吴江霖,1984)。
近二三十年来,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开始注意人��对政治的参与。在20世纪80年代,对政治行为的研究已成为政治科学的重要领域。众多来自不同领域的社会科学工作者走到一起研究政治心理学。他们已建立起自己的组织--国际政治心理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Political Psychology,简称ISPP),出版了自己的刊物《政治心理学》(Political Pychology)。国际政治心理学会的200多名*早的成员中,有1/3来自政治科学,另外的1/3来自心理学,其余的来自人类学、历史学和精神病学等(Flms,1984)。对政治行为的研究大大地扩充了对社会行为研究的领域。
首先是关于政治社会化的研究。政治社会化即指个体学得政治观念及形成自己的政治态度的过程。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的政治社会化,以图理解和预见个体如何看待政治环境并对其作出反应。对政治社会化的理解应成为政治科学的基础,因为只有理解个体在不同时期政治观念如何发展,政治态度或倾向如何形成,各种政治社会化媒介如何起作用等过程,政治科学才能发展有效的政治宣传、政体、政策及政党等方面的理论。
与政治行为密切相关的是人们的政治态度。由于态度与行为密切相关,政治家们一直致力于寻求如何通过宣传去影响人们的政治态度。在国外大学中,“公众舆论与宣传”是政治学系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在诸多的国内社会心理学教本中,这本(吴江霖)《社会心理学》或许是有些特别的。说它特别,是因为它与我国已故的社会心理学元老吴江霖教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本书的前身,是出版于2000年的同名著作,而那本在吴老逝世五年之后才出版的旧着,本意之一是要把吴老的学术思想尤其是他关于社会心理学的理解和构想整理出来,留给后人。吴老作为美国实验社会心理学大师F·H·奥尔波特的弟子,怀有极强的学术自尊,生前把写书事看得十分认真而近乎过于慎重,使他迟迟未肯轻易起笔,晚年又由于各种原因而难免精力不济,使之未能成书,大家一直深以为憾。吴老去世后,其弟子戴健林、冯文侣等怀着对吴老的崇敬与爱戴,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在吴老原先讲稿的体系框架和部分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弟子辈在吴老直接指导和影响下所获得的学习体会与研究成果的内容,*终成书。这样,在某种意义上正如原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沈德灿先生为旧着所作序中指出的那样,那本2000年版的《社会心理学》,“初衷在于纪念恩师之作,竞成了师生两代人名副其实的‘合作’”。
旧版《社会心理学》问世后,颇受学界关注和读者欢迎,很快就加印了几次。2004年,在学界同行的关心、鼓励和出版社的建议、催促下,由戴健林等负责对旧着进行了比较大规模的重修,并于同年出了修订版。修订版通过对其中相当部分内容的增删,反映了这门学科某些领域的新的发展,以及修订者对这门学科的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