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经序 (汉)马融 【题解】 本篇旧题汉马融撰,又有东汉经学家郑玄注,实际上经和注如出一手 。《四库提要》依据《后汉书·马融传》和宋以前的目录学著作皆不著录 此篇,论定“其为宋代伪书”;清代学者丁晏又以其中讳“治”为“理” 、讳“民”为“人”及“臣融岩野之臣”等叙述,论定其“为唐人所撰” ;今姑从旧题。通观全篇,其文拟《孝经》为十八章,分别阐述了上自圣 君、冢臣、百工,下至守宰、兆民等不同层次之人尽忠的内���;同时还具 体论述了政理、武备、观风、扬圣、忠谏等不同情况之事尽忠的方法,目 的是要达到“忠兴于身,养于家,成于国”的境界。这里的忠特指忠君, 属封建糟粕,但也不乏对为官者应尽心竭力、忠于职守的训导,所以仍有 借鉴意义。本篇原文据《津逮秘书》录出。
【原文】 《忠经》者盖出于《孝经》也[1]。仲尼说孝者所以事君之义[2],则 知孝者,俟忠而成之,所以答君亲之恩、明臣子之分。忠不可废于国,孝 不可弛于家,孝既有经,忠而犹阙,故述仲尼之说,作《忠经》焉。
【注释】 [1]《孝经》:宣传封建孝道和孝治思想的儒家经典。有今文、古文两 本,今文本称郑玄注,分十八章;古文本称孔安国注,分二十二章。孔注 本亡于梁,隋刘炫伪作孔注传世。
[2]仲尼:即孔仲尼、孔丘、孔子,仲尼为其字。
【今译】 《忠经》出自于《孝经》。孔子认为孝义是侍奉君主的根本,人知道 了孝义,同样也就懂得了忠贞,并能明白如何报答君主的恩德、恪守作臣 子的本分。治国讲究忠贞,治家提倡孝义,提倡孝义已有《孝经》为典范 ,而讲究忠贞的尚为空阏,因此祖述孔子的思想学说,作《忠经》一篇。
【原文】 今皇上含庖轩之姿[1],韫勋华之德[2],弼贤俾能,无远不举。忠之 与孝,天下攸同。臣融岩野之臣,性则愚朴,沐浴德泽,其可默乎?作为 此经,庶少裨补。虽则辞理薄陋,不足以称焉,忠之所存、存于劝善。劝 善之大,何以加于忠孝者哉!夫定高卑以章目,引《诗》、《书》以明纲 [3],吾师于古,曷敢徒然?其或异同者,变易之宜也。或对之以象其意, 或迁之以就其类,或损之以简其文,或益之以备其事,以忠应孝,亦著为 十有八章,所以洪其至公,勉其至诚。信本为政之大体,陈事君之要道。
始于立德,终于成功,此《忠经》之义也。谨序。
【注释】 [1]庖轩:即伏羲和黄帝。伏羲又名庖羲,相传他始画八卦,教民捕鱼 畜牧,以充庖厨。黄帝姓公孙,因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
[2]勋华:即尧和舜。尧姓伊祁,名放勋,号陶唐氏。舜姓姚,名重华 ,号有虞氏。尧和舜都是古史相传的圣明之君。
[3]《诗》:即《诗经》。《书》:即《尚书》。
【今译】 当今皇上秉承伏羲、黄帝的雄姿,兼具唐尧、虞舜的美德,使贤明才 能之人辅佐,无论远边近处都得到了抚育。忠贞与孝义,天下之人要永远 同守。臣下马融是一个山野岩居不起眼的小臣,天性愚蠢厚朴,但深受着 皇上的德化和恩惠,怎敢默默不语呢?写作此《忠经》,对天下多少是会 有补益的。虽然我的言辞道理浅显,不值得受到称颂,但却涵盖了忠贞之 意、劝善之意。劝善是个大事,但无论如何也不及忠贞和孝义!这里以地 位的高卑为次序安排篇章节目,援引《诗经》、《尚书》以显明纲领,我 是以古人为师范,岂敢无根无据的虚造?凡其中和古人之意有异有同之处 ,那也是按实际事理应当变易的。在《忠经》里有时和古人之意相对来明 确其意思,有时稍柞更改来成就其一类,有时删减耗损来简要其文字,有 时增加补益来完备其事理,目的在于以忠贞和孝义相对应,因此也写成十 八章,藉此来宏大极公正之道,劝勉人们真实忠诚。忠信是立国治国的根 本,是臣下事奉君主的关键。作为人只有从树立德行开始,才能获得*终 的成功,这也是我撰写《忠经》的本意。谨序。
天地神明章** 【原文】 昔在至理,上下一德,以徵天休,忠之道也。天之所覆,地之所载, 人之所履,莫大乎忠。忠者中也,至公无私。天无私,四时行;地无私, 万物生;人无私,大亨贞。忠也者,一其心之谓也。为国之本,何莫由忠 ?忠能固君臣,安社稷[1],感天地,动神明,而况于人乎?夫忠兴于身, 著于家,成于国,其行一焉。是故一于其身,忠之始也;一于其家,忠之 中也;一于其国,忠之终也。身一则百禄至,家一则亲和,国一则万人理 。《书》云:“惟精惟一,允执厥中。”[2] 【注释】 [1]社稷:土、谷之神。后以社稷为**政权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