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达成协议性国际分工的条件
(1)必须是两个(或多数)**的资本、劳动禀赋比率没有多大差别、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阶段大致相等,协议性分工的对象商品在哪个**都能进行生产。在这种情况下,在互相竞争的各国之间扩大分工和贸易,既是关税同盟理论所说的贸易创造效果的目标,也是协议性国际分工理论的目标。而在要素禀赋比率和发展阶段差距较大的**之间,由于某个**可能陷入单方面的完全专业化或比较成本差距很大,此时以遵循价格竞争原理(比较优势原理)为宜,并不需要建立协议性的国际分工。
(2)作为协议分工对象的商品,必须是能够获得规模经济的商品。规模经济的获得,在重工业化学工业中*大,在轻工业中较小,而在**次产业中几乎难以得到。
(3)不论对哪个**,生产x商品或生产Y商品的利益都应该没有很大差别。也就是说,本身实行专业化的产业和让给对方的产业之间没有优劣之分,否则就不容易达成���议。这种利益或产业优劣主要决定于:①规模扩大后的成本降低率;②随着分工而增加的需求量及其增长率。
从第三个条件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协议性分工是同一范畴商品内更细的分工。
上述三个条件表明,在发达**之间,可以进行协议性分工的商品范畴范围较广,因而利益也较大。此外,生活水平和文化等方面类似、互相接近的地区,容易达成协议和保证相互需求的均等增长。
3.协议性国际分工的适用范围
小岛清认为,他的协议性国际分工原理除去适用于**之间、经济贸易集团成员内部分工,也包括公司内部的分工。“通过企业合并、资本合作,实行生产品种的专业化,或者像大众汽车公司和菲亚特汽车公司那样,对不同的型号汽车实行专业化,也可以包括在我所说的协议性分工的范畴之内。”①
(四)劳尔·普雷维什的“**一外围”论
劳尔·普雷维什(R.Prebisch,1901~1986)是拉丁美洲***的经济学家。他先后担任联合国拉丁美洲经济委员会执行秘书、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秘书长、联合国分管发展事务的副秘书长等公职。他对历史上形成的国际分工进行了批评,提出了“**一外围”论,提出了发展中**如何参与国际分工的学说。 奉献在读者面前的这套教材,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师根据多年的教学科研经验精心编写,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五年过渡期结束后的2007年初开始陆续出版,是一项重要的教材建设工程。它与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同步发展,标志着我院为**培养创新型高等人才所作出的一份特殊贡献:
我院历来重视教材建设,秉承50多年学科建设的经验积累,在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国际运输与物流、经济学等专业领域先后出版了大量教材,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等累计发行近150万册,先后被评为**级精品课程。本系列教材的出版,是对我院近十年来学科建设成果的一次检阅:自“九五”以来,以“2ll工程”建设为契机,我院对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进行了认真全面的专业梳理和课程体系优化,以面向新世纪、面向全球化、面向提**生职业生涯竞争力为导向,在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方面视野开阔、目标明确、标准严格、工作扎实,老中青三代学者共同努力,基本完成了学院所开设专业课程的教材和教学辅助资料的编写工作。回顾我院“九五”以来课程体系建设,我们走过了一条清晰的发展之路。首先是课程群的界定和建设,我们抓住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对外向型经济人才的需求急速增加的机遇,围绕着我院长期积累的在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物流等专业所形成的专业优势,借鉴国际上高水平大学的课程建设经验,设定了培养学生具有国际竞争力所需要的课程群。在此基础上狠抓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海内外招聘和支持现有教师在国内外攻读博士学位,以国际化的高标准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凝聚了学科建设的核心力量。然后以国际高水平大学的科研和教学标准评价师资队伍,以高水平科研促进高水平教学,实现科研与教学的相互促进。随着学科建设的不断进步,我院的专业领域和课程覆盖面均有了很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