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民族考古学基础
QQ咨询:
有路璐璐:

民族考古学基础

  • 作者:王恒杰 张雪慧
  • 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0562188
  • 出版日期:1999年01月01日
  • 页数:522
  • 定价:¥27.8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民族大学应当做出积极的反应,为民族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竭尽全力,为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专业人才承担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培养高层次高质量的人才,必然离不开高水平的教材。
    文章节选
    二、遗迹记录
    每一个编了号的遗迹在发掘完了之后,要及时地单独记录。比如灰坑记录、房子记录等。
    每一遗迹,应该由亲身发掘它的人来记。如果是别人代记,不能只凭已画好的平、剖面图和出土遗物做文章,而要让亲自发掘的人详细介绍情况,并参考探方日记,以免追忆时含糊不清,发生缺漏或错误。
    每一遗迹的记录,必须记明编号、发掘者姓名、绘图张数和绘图号、照相张数和照相号。基本内容有以下几项:
    1·层位压在哪一层下,打破哪几个地层,以及同其他遗迹的叠压或打破关系。
    2·遗迹本身的描述。**在补充平、剖面图以及细部图的不足之处。比如灰坑在探方中的位置、总体形状、大小、深度,从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来,因此无须作过多的文字描述;但是,像壁面和底部的特殊迹象和细节,就需要文字详细描写了。
    3·内部堆积的情况。土质土色(有明显层次的要分层描写)、特殊包含物(如草木灰、木炭碎屑、红烧土块)等。
    4·遗物。必须写清楚遗物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分布情况,而对遗物本身的描述的详细程度,全发掘工地应有统一的要求。在发掘遗物经过整理和绘图之后,可将该遗迹所出各小件的图和普通品标本图附在文字记录一起,以便进行研究。
    5.对遗迹的性质和时代的分析和推断。
    6.发掘中的疑难问题。
    在大型发掘工地,同一类的遗迹数目很多。为了便于对比研究,遗迹记录多采用统一表格形式。但因为遗迹种类复杂,各个发掘工地情况千变万化,这里只举一张通用的灰坑记录表(表4)作为例子,以供参考。 **民族大学的研究生教育,作为民族高等教育的*高层次,在教育领域占有特殊的地位,并历来受到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关怀与重视。
    自五十年代开始,**民族大学即招收研究生,几十年来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如今不仅有硕士研究生,还有博士研究生,并设立了博士后流动站。目前,**民族大学已成为我国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在现有的3个博士点和13个硕士点中,民族学专业被确定为**级**学科,中国民族史、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4个专业被确定为部委级**学科。**民族大学的在校研究生,除各民族学生外,还有港澳台籍研究生和外国留学研究生。
    自1978年以来,**民族大学的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陆续毕业的研究生,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21世纪的临近,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跨世纪人才,已经成为十分迫切的战略任务。很显然,研究生这一层次的人才,必将成为跨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的骨干力量。为此,当前,研究生的学科、专业以及研究方向和课程设置,都在做相应的调整。
    目录
    前言
    上篇导论
    **章民族考古学的形成及研究领域
    **节民族考古学的形成
    第二节民族考古学的范围、对象与资料
    第二章民族考古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节民族考古学与文献史学的关系
    第二节民族考古学与民族学、民俗学和民族
    古文字学的关系
    第三节民族考古学与体质人类学和古生物学、
    古地质学的关系
    第四节民族考古学与现代科技学科的关系
    第三章民族考古学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节民族考古学对物质文化史和古代
    民族史的贡献
    第二节民族考古学对弘扬民族文化、繁
    荣经济的促进作用
    第三节民族考古学对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
    团结及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

    中篇理论与方法
    第四章民族考古学工作的基础理论
    **节考古地层学
    一、考古地层学的理论认识
    二、考古地层学的基本规律
    第二节器物形制学
    第五章民族田野考古工作的实施与操作
    **节民族田野考古的踏勘和调查
    一、准备工作
    二、田野考古勘察与调查
    第二节田野考古发掘方法原则
    一、探方发掘法
    二、探沟发掘法
    第三节常见遗迹的发掘举例
    一、灰坑、窖穴和井
    二、房屋
    三、窑
    四、城墙和城壕
    第四节发掘记录
    一、探方日记
    二、遗迹记录
    三、探方记录
    第五节墓葬的发掘
    一、有关墓葬的常识
    二、墓葬发掘的意义与方法
    三、墓葬发掘记录
    第六章整理资料与进行研究
    **节编写发掘报告
    第二节民族考古学研究的有关理论方法

    下篇分论·区域民族考古
    第七章东北地区民族考古
    **节高句丽考古
    一、墓葬
    二、城址
    第二节渤海考古
    一、城址
    二、墓葬
    第三节契丹·辽考古
    一、墓葬
    二、城址、塔基、窑址
    第四节女真·金考古
    一、墓葬
    二、城址
    三、界壕
    第八章北方地区民族考古
    **节匈奴考古
    第二节鲜卑考古
    一、慕容鲜卑遗迹
    二、拓跋鲜卑遗迹
    三、北魏遗迹
    四、吐谷浑遗迹
    第三节党项·西夏考古
    一、城址居址窑址窑藏
    二、墓葬
    三、石窟、寺塔与碑刻
    四、出土文书
    第九章西域考古
    **节塞人、乌孙与突厥考古遗迹
    一、塞人文化遗存
    二、乌孙土墩墓
    三、石人石棺墓
    四、岩画
    第二节楼兰、都善考古
    一、楼兰古城遗址
    二、土垠遗址
    三、海头遗址
    四、孔雀河古墓沟墓地
    五、铁板河三角洲古墓
    六、楼兰城郊古墓群
    第三节精绝、且末遗迹
    一、尼雅精绝考古
    二、且末墓葬
    第四节于阗考古
    一、古城和冶铁遗址
    二、墓葬
    第五节焉耆与龟兹考古
    一、焉耆考古
    二、龟兹考古
    第六节车师与高昌考古
    一、车师考古
    二、高昌考古
    第十章西藏考古
    **节石器时代
    一、旧石器时代
    二、新石器时代
    第二节吐蕃考古
    一、吐著文化遗存
    二、吐蕃考古文化的承传及与其他文化的联系
    第三节岩画金石碑刻与宗教等文化遗存
    一、岩画
    二、金石、碑刻
    三、宗教建筑
    第十一章西南地区民族考古
    **节云南古代民族的青铜文化
    一、青铜器的出土地点与种类
    二、青铜文化的地区类型
    三、云南古代青铜文化与其他地区民族
    文化之关系
    第二节贵州古代民族的青铜文化
    一、青铜文化遗存
    二、青铜文化的特点
    第三节巴蜀青铜文化
    一、巴蜀文化遗存
    二、巴蜀文化的特征及与周围文化的关系
    第四节大石墓、石棺葬及其族属
    第五节南诏、大理国考古
    一、城镇遗址
    二、火葬墓遗物
    三、碑刻
    四、宗教建筑艺术等文物
    第十二章华南地区民族考古
    **节楚文化考古
    第二节百越文化考古
    一、新石器时代
    二、青铜时代
    第三节海南岛与南海诸岛考古
    一、海南岛考古
    二、南海诸岛考古调查
    第四节香港、澳门考古
    一、新石器时代
    二、青铜时代
    三、秦汉以来文化遗址遗存
    第五节台湾考古
    一、旧石器时代
    二、新石器时代
    三、金属时代
    附录:插图引用参考资料
    结语
    后记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