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不一定要上大学,但一定要读初中
1.初中阶段是求学期间*重要的阶段
从稚气未脱的小学生到初显成熟的初中生,伴随着成长的脚步,孩子们在继续着美好人生的旅途。
在初中,学生主要接受三方面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其中,家庭教育作为人生接受*早、影响时间*长的一种基本教育形式,在孩子们的初中阶段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
初中阶段是夯实各项基础知识的关键时期,是人生观确立的重要时期,是儿童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初中学生具有半幼稚半成熟,半儿童半成人的特点。这个年龄阶段是身心发展突变的时期,不论在生理方面还是心理方面都存在着不少特殊矛盾,家庭教育在这个阶段一定要在以下几方面给予特殊的关注。
政治素质方面
政治素质是公民的基本素质之一。青少年政治素质的高低,对他们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对国内外政治时事了解越充分,他的视角、眼界和处事的灵活程度就越高。
初中生政治素质的培养主要来自学校政治课程,但由于现行的政治教材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为目标,对于时政新闻涉及较少,使得学生的政治视野比较狭窄。
由于初中生面临着中考,课业压力比较大,用于学习的时间较多,而同时家长往往过于关注分数成绩,不让孩子看电视、上网,使得孩子很少有机会接触课外的信息,特别是一些时政信息,造成了学生的基本政治素质偏低。
家长要注意培养和提高孩子的政治素质,鼓励孩子关心国际和国内的时政新闻,让孩子多看一些新闻报道或纪实性的电视节目,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利用一切机会来开阔孩子的视野。
道德素质方面
初中阶段是人**展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引导和帮助孩子们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学生上初中后面临更大的学习和**压力,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实现的渴望,远远高于他们的集体意识。他们往往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学习上,除学习以外的活动和工作都被看做是“没有必要参与”“对我**没有帮助”甚至是“不务正业”的事情。
与此同时,由于**的压力,学校和家长在评价学生时,也往往将学习成绩作为*重要的标准。在不知不觉中营造出一种“闭门只读课本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氛围,这样的环境不利于孩子树立集体意识。
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必须遵从一定的规则,有章必循,有诺必践,否则,个人就失去立身之本,社会就失去运行之规。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哲人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民间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都强调诚信的重要性。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不仅是一���声誉,更是一种资源。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的诚信意识对其一生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法律素质方面
初中生要具备基本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
基本法律知识主要指的是和青少年相关的基本法律法规。要想真正实现依法治国,首先必须加大普法力度,使孩子们知法懂法。只有先知法懂法,他们才有可能守法。
法制观念指的是依法办事的观念。在青少年已经知法懂法的前提下,能否实现依法治国的下一步,就取决于人们能否守法——也就是能否依法办事,以法律为准绳来衡量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心理素质方面
初中阶段是人生心路历程中*为躁动不安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青少年无论在生理或心理发展、社会适应等方面都要经历巨大的变化,他们需要面对的不仅是学习、交往、发育等自身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还有来自家长等其他成年人的压力,这些都给处于初中阶段的孩子带来精神的困扰和心理上的不平衡。
心理健康的青少年,不仅能客观地对待现实,而且能正确地评估自己;乐于与人交往,有稳定乐观的情绪,即使遇到挫折,也能自我调适;乐于学习,并且能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争取获得*好的成绩。
一个人的成长道路是漫长而曲折的。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在面对诸多的困难和挫折时,有些人不能正确对待,往往表现出软弱的一面,常采取退缩、逃避甚至**错误的做法,不惜葬送年轻的生命,毁掉了自己的光辉前程。这些悲剧的发生是因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过于脆弱。因此,为了避免类似悲剧继续发生,加强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任务。
身体素质方面
身体是生存之本,有了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地学习、工作和生活。
现在很多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已经远远赶不上他们父母当年做学生时的情况。学生现在身体素质急剧下降的原因:一是睡眠不足;二是饮食方面不注意;三是缺乏体育锻炼。
据《现代快报》报道,中学在开学前进行的新生军训中,晕倒者高达20%以上,新生们的身体素质令人担忧。虽然军训只有短短七天,又值凉爽的初秋,但泰州海陵区二中新生军训**天上午,一个排平均晕倒四五个学生。负责四中军训的市消防支队一中队的一名战士说,他已连续三四年帮助市区的几所学校进行军训了,整体感觉是学生的身体素质一年不如一年。
这绝不是偶然现象,在中国的城市中学中,都有类似的情况。
现在的孩子尽管大都白白胖胖、高高大大,实际上身体素质并不好。军训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两个方面。所以,家长要注意您的孩子的身体锻炼。
兴趣爱好方面
兴趣,是人对外界环境一定现象与事物在认识或实践中产生的心理倾向,它表现出具有积极情绪,导致行为上爱好某项活动,从而养成行为习惯。不少家长和教师把“兴趣”和“爱好”两个概念等同起来,发现孩子爱好某一事物时,就认为他对其产生了兴趣,其实不然。
这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在这两个概念中,“爱好”的范围很广,所含感性因素偏多,而兴趣是人们对某一事物高层次的需求。就比如有些学生喜欢看电视,这只能说他爱好看电视,而非兴趣。所以,培养孩子的兴趣要多样化,但不能泛化,要让孩子专心致志地集中到一两种主要兴趣上,而把其他的兴趣作为一般爱好就行。
初中生对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很明确,并且由于生活中有了对兴趣的追求和实践,使得生活很充实。初中生一般年龄在十二岁至十六岁,相对小学时心智较为成熟,所学课程的难度和广度都有较大增加,引起这个年黔的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好奇感和求知欲,因此初中生容易培养出各种不同的兴趣爱好,对于初中学生的父母而言,引导孩子培养出健康积极的兴趣爱好,对孩子今后的成长有重要意义。
课外知识储备方面
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取与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道理。孩子在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中,博览群书、开阔视野,是对他们自身文化修养的提高,也是培养个人高尚情操的重要途径。因此,拥有丰富的课外知识储备,对初中生未来的健康发展是很重要的。
培养孩子“好读书,读好书”的读书理念是非常重要的。
一些家长对课外书的认识与孩子自己对课外书的认识有偏差。一些自身文化素质较高的家长在此问题上的引导工作做得不错,但是一些自身文化程度较低的家长,则无法准确地判断孩子正在阅读的“课外书”是否能对孩子的知识体系起到很好的补充。
但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巨著、史料文献、科技创新系列的书籍,学生却很少真正有兴趣。有学生坦言喜欢武侠小说,是因为那个世界中经常演绎争霸武林、退隐江湖、哥们义气、英雄救美等大起大落的故事。那些被“应试教育”的重负压得喘不过气来的青少年,在金庸、古龙等营造的武侠世界中恢复自己的“元气”,不安的精神也找到了归宿。所以这需要家长及时与孩子沟通,在倾听他们内心想法的同时,引导他们阅读有益的课外书籍。
青春期问题方面
青春期是人由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期,情绪不稳定,情感既丰富又脆弱。遇到一些刺激就表现为爱哭、爱笑、喜怒无常;易急躁、易冲动、自我失控;过度焦虑紧张;自私、狭隘;意志薄弱、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差,遇到困难容易灰心丧气。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一方面世界观还不够成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行为能力等;另一方面又有强烈的自我体现意识,主要表现为好逞强、好与人争斗,做事鲁莽而不顾后果,逆反心理强烈,对父母或老师有较强的抵触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