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EDA技术与数字系统设计
1.2 数字系统设计技术
数字系统的设计方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数字系统通常是采用搭积木式的方式设计的,即由一些固定功能的器件加上一定的外围电路构成模块,由这些模块进一步形成各种功能电路,进而构成系统。构成系统的“积木块”是各种标准芯片,如74/54系列(TTL)、4000/4500系列(CMOS)芯片等,这些芯片的功能是固定的,用户只能根据需要从这些标准器件中选择,并按照**的电路搭成系统。在设计时,几���没有灵活性可言,设计一个系统所需的芯片种类多且数量大。
PLD器件和EDA技术的出现,改变了这种传统的设计思路,使人们可以立足于PLD芯
片来实现各种不同的功能,新的设计方法能够由设计者自己定义器件的内部逻辑和引脚,将原来由电路板设计完成的工作大部分放在芯片的设计中进行。这样不仅可以通过芯片设计实现各种数字逻辑功能,而且由于管脚定义的灵活性,减轻了原理图和印制板设计的工作量和难度,增加了设计的自由度,提高了效率。同时这种设计减少了所需芯片的种类和数量,缩小了体积,降低了功耗,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在基于EDA技术的设计中,通常有两种设计思路,一种是自顶向下的设计思路,一种
是自底向上的设计思路。
1.2.1 Top-clown设计
Top-down设计,即自项向下的设计。这种设计方法首先从系统设计入手,在顶层进行功能方框图的划分和结构设计。在功能级进行仿真、纠错,并用硬件描述语言对高层次的系统行为进行描述,然后用综合工具将设计转化为具体门电路网表,其对应的物理实现可以是PLD器件或专用集成电路(ASIC)。由于设计的主要仿真和调试过程是在高层次上完成的,这一方面有利于早期发现结构设计上的错误,避免设计工作的浪费,同时也减少了逻辑功能仿真的工作量,提高了设计的一次成功率。
本书第l版和第2版承蒙广大读者的认可和喜爱,并被许多院校选做课程教材,作者在前两版的基础上,对全书的内容做了全面修订和改写。第3版较之第2版,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比较大的改进:
(1)开发工具选择以Quartus II、Synplify Pro/Synplify软件为主,去掉了MAX+plus II软件的有关内容;
(2)设计语言在Verilog-1995的基础上,对Verilog-2001、Verilog-2002两个标准也做了系统的介绍;
(3)增加了基于宏功能模块设计的内容;
(4)增加了更多典型的数字设计开发实例;
(5)FPGA/CPLD器件更注重基本原理与知识的系统阐述。 本书的所有实例均在实验平台上进行了验证,并尽量给出程序综合与仿真的结果,以便于对照,并有助于建立语言描述和硬件电路的映射关系。读者也可将这些设计移植到其他软件平台。
目前,EDA技术已成为电子信息类学生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并在教学、科研,以及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活动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电子信息类本科生及研究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随着EDA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对EDA课程教学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更新,以与EDA技术的发展相适应。正是基于以上考虑,修订了本书的内容。
全书共12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1章对EDA技术作了综述;第2章介绍FPGA/CPLD器件的结构与编程配置;第3章介绍Quartus II集成开发工具;第4章是基于宏功能模块的设计。在第5、6、7章中,系统介绍了Verilog的语法、语句、任务与函数等内容。第8、9章列举了常用数字电路的设计与实现;第10章讨论了设计优化的问题;第ll章是有关电路仿真的内容;第12章是算法和较复杂数字逻辑系统的设计举例。在附录A、B中就Verilog-200l、2002标准对Verilog语言所做的扩展和增强做了较为全面的介绍。
王金明编写了本书大部分章节,并对全书进行了统稿,冷自强编写了第4章,研究生黄建军、王耿、闵刚、潘新星等对部分程序进行了调试,张雄伟教授对本书进行了审阅,并提出了修改意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书在修订的过程中,遵循的是重视基础、面向应用这样的原则。EDA技术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要掌握数字设计技术,需设计者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与积累,逐步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本书虽经很大努力,由于时间急促及作者水平所限,书中错误与疏漏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同行和广大读者给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