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对话金融市场波动
QQ咨��:
有路璐璐:

对话金融市场波动

  • 作者:巴曙松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1148662
  •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01日
  • 页数:254
  • 定价:¥32.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金融市场的调整、资产泡沫的破灭、经济的周期性回落,对于所有投资者都是考验,而且对于大多数参与者来说,可能都是一段并不轻松的经历,对金融市场的研究者来说,却是提供了一个*为鲜活的研究案例。《对话金融市场波动》正是我这两年来观察、思考这个金融波动的一些对话、演讲的文字汇集,以及应邀为一些著作和刊物或者自己的出版物撰写的书评性质的文章,风格相对轻松一些。
    文章节选
    一、经济周期性回落和结构调整的叠加效应会使经济回落承受更大的压力
    首先,经济出现周期性回落已是毫无疑问的趋势。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只有2次实现了连续5年两位数的增长,其中一次就是2003年以来的这5年。从增长周期的角度来说,2007年年底以来的紧缩政策驱动下的经济运行,本身就决定了目前所处的是一个阶段性的见顶回落过程。毫无疑问,中国经济从长期看依然处于一个十分关键的战略机遇期,但是,从短期的经济波动看,政策紧缩以及随后出现的外部冲击等,确认了经济的回落趋势。在2007年,我国经济的不少指标都明显超过了潜在增长率所能承受的范围,从当时的情况看,针对性地提出“两防”政策是有必要的。
    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宏观经济运行轨迹看,可以说我国过去几年的“低通胀、高增长”的经济增长更多只能说是经济发展周期中的一个十分优美的插曲。但是,从长期的经济运行看,这种组合并不是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占主导性地位的时间段,现在看起来这个时间段有很多的特定外部条件。从宏观政策研究角度看,在2003~2004年的时候,经济学界一度十分关注经济的通缩、产能的过剩,其后随着中国加入了wTO,中国成为世界的加工厂,中国大量过剩的产能在全球范围内被消化,全球化的红利以及由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带动的劳动生产效率的改进,都是推动中国经济维持“低通胀、高增长”增长模式的十分重要的原因。但是在过去30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国平均中位数的GDP的增长大概在8%~9%之间,如对这一经济增长做一个细分的话,大概其中5%~6%是劳动力等要素投入和劳动力转移所带来的增长,3%~4%左右是劳动生产率的改进所带来的增长。
    目录
    有形之手
    中国转型之痛
    从全球化角度把握金融竞争与金融监管
    周期性回落中的宏观政策微调
    次贷风暴仍肆虐,对外投资需稳健
    灵活运用汇率工具,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开放的根本目标:促进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对银行业开放问题几点争论的看法
    给反收购适当的生存空间,是一个市场监管艺术
    完善社保体系正逢其时
    潮水退去之后
    如果是冬天到了,那么大家都会感受到寒意
    从历史比较中寻找市场调整的逻辑
    直接融资发展与金融结构调整
    熊市更需要价值投资
    2007年“2.27”股市暴跌与中国股市走向
    危险的困惑:中国股市重蹈日本覆辙?
    蓝筹也可能出现泡沫
    我国对内幕交易主体的界定范围过于狭窄
    不要让熊嗅到你的恐惧
    从**战略布局中寻找投资机会
    对冲基金:在全球金融动荡中寻找机会——与一位对冲基金经理的对话
    政策微调不改周期与转型趋势,投资者面临
    调整中的差异化机会
    通胀背景下的A股市场波动
    拐点还是回归
    房地产供求缺口是现实问题
    寻找生存15年以上的房地产公司——宏观周期回落与房地产市场调整
    温室的花朵需要经历风雨:刚刚��入中场的房地产市场调整
    不能脱离经济周期波动讨论房地产市场调整
    不是简单的拐点,更是理性的回归——2008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
    《美国货币金融史》翻译后记
    泡沫之中,泡沫之后
    全球通胀重临时,让我们倾听维也纳的回声
    美元贬值:历史会继续还是会转折?
    以专业的态度,培养专业的理财专家
    为了对“手倦抛书午梦长”的向往:阅读的历程
    后记
    ……
    编辑推荐语
    百年一遇的金融动荡,促使我们反思原来一直是中国金融改革事实上的参照系之一的欧美金融监管体制的缺陷,促使我们更全面地把握全球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也使中国金融业有机会针对这些不足和缺陷及时进行改进。巴曙松研究员近年来一直活跃在国际国内金融市场理论研究与政策实践的**线,他的分析视角独特,观点引人深思。
    杨家才,中国银监会监管一部主任
    金融市场越是动荡,我们越需要理性的思考和独立的分析,金融业只有不断经历市场波动的洗礼,才可能不断成熟。巴曙松研究员先后两次在香港工作,其问亲历了两次金融危机,他的分析总能给我以启发与借鉴。
    缪建民,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副总裁,
    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中国人寿富兰克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金融业之所以能够存在,从功能上看是因为其具有风险管理的专业优势,而这种风险管理能力往往只有在金融动荡中才可以得到检验、改进和提升。巴曙松研究员一直跟踪研究金融业的风险管理,在担任兴业银行独立董事期间,积极参与兴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我们经常一起讨论与分享对金融市场的看法,因此我十分乐意看到他的新著出版并向读者**。
    李仁杰,兴业银行行长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