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周期性回落和结构调整的叠加效应会使经济回落承受更大的压力
首先,经济出现周期性回落已是毫无疑问的趋势。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只有2次实现了连续5年两位数的增长,其中一次就是2003年以来的这5年。从增长周期的角度来说,2007年年底以来的紧缩政策驱动下的经济运行,本身就决定了目前所处的是一个阶段性的见顶回落过程。毫无疑问,中国经济从长期看依然处于一个十分关键的战略机遇期,但是,从短期的经济波动看,政策紧缩以及随后出现的外部冲击等,确认了经济的回落趋势。在2007年,我国经济的不少指标都明显超过了潜在增长率所能承受的范围,从当时的情况看,针对性地提出“两防”政策是有必要的。
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宏观经济运行轨迹看,可以说我国过去几年的“低通胀、高增长”的经济增长更多只能说是经济发展周期中的一个十分优美的插曲。但是,从长期的经济运行看,这种组合并不是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占主导性地位的时间段,现在看起来这个时间段有很多的特定外部条件。从宏观政策研究角度看,在2003~2004年的时候,经济学界一度十分关注经济的通缩、产能的过剩,其后随着中国加入了wTO,中国成为世界的加工厂,中国大量过剩的产能在全球范围内被消化,全球化的红利以及由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带动的劳动生产效率的改进,都是推动中国经济维持“低通胀、高增长”增长模式的十分重要的原因。但是在过去30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国平均中位数的GDP的增长大概在8%~9%之间,如对这一经济增长做一个细分的话,大概其中5%~6%是劳动力等要素投入和劳动力转移所带来的增长,3%~4%左右是劳动生产率的改进所带来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