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美国大学之魂(北大高等教育文库·大学之道丛书)(THE SOUL OF THE AMERICAN U
QQ咨询:
有路璐璐:

美国大学之魂(北大高等教育文库·大学之道丛书)(THE SOUL OF THE AMERICAN U

  • 作者:(美国)(George M.Marsden)乔治·M.马斯登 者 徐弢 程悦 张离海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1147580
  •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01日
  • 页数:516
  • 定价:¥58.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美国大学的建制有其严肃的宗教背景。就在一个世纪之前,几乎所有的州立大学都有必须参加的礼拜,而且有的大学还要求星期天去教堂。然而今天,宗教在美国**大学和学院的学术与文化生活中的深远影响几乎荡然无存了。在《美国大学之魂》中,乔治·M.马斯登探讨了这一戏剧性变化发生的过程及原因。
    《美国大学之魂》绝不是一篇对那个已经一去不返的、由主流新教支配美国教育的黄金时代的悼词,而是一份对于那个时代的深刻批评。它审视了新教在17世纪30年代哈佛学院成立之后,直到20世纪60年代白人清教徒的建制崩溃之前的高等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通过对许多曾经在历史上特定时期处于领先地位的大学里故事的分析,以及对有关达尔文主义的争论和不断改变的学生风气的影响等难题的分析,乔治·M.马斯登令人信服地指出,正如高等院校已经给女权主义和多元文化的观点提供了空间一样,它们也应该再次为传统宗教观点留出空间。
    文章节选
    8 加利福尼亚:没有多少意识形态成分的革命
    从旧式学院到新式大学的变迁主要是一场和平的演变,而不是战争。在守旧派中,很少有人愿意像波特一样冒着被视为宗派主义者的风险来捍卫某种立场。另一方面,大多数革命者都继承了福音派的学院传统,而且都愿意强调他们是这种理想的真正继承人。虽然他们充分意识到了突破过去的必要性,但是他们也看到了旧式学院和新式大学之间的延续性。
    加利福尼亚大学产生于加利福尼亚学院的过程以一种*有趣的方式展示了这种延续性。在1867年的10月9日,私立的加利福尼亚学院的董事会投票决定把该学院的所有资产转让给筹建中的州立大学。于1860年在奥克兰市创办的加利福尼亚学院是一个典型的新英格兰式的教育机构,它处在新派长老会和公理会信徒的管理之下并且渴望成为“西部的耶鲁”。尽管这所学院举步维艰而且学生不多,但是它也并非一无所有。*有价值的有形资产是附近的一大片上好的土地,该学院的领导人把这片土地命名为伯克利。后来,这片土地被他们捐赠给了州立大学。
    伯克利(Ber Keley)这个名称是为了纪念18世纪的哲学家乔治·贝克莱主教(Bishop George Berkeley)而起的,它反映了该学院的创建者们所普遍具有的宗教感情。贝克莱主教对于北美殖民地的教育事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曾给予耶鲁学院以实实在在的捐助。在加利福尼亚,他因为像新英格兰人一样把“帝国的西进事业”与基督教高等教育的进步联系起来而负有盛名。 任何作者都不希望自己的著作遭到忽视,所以我既要感谢那些赞同本书观点的人所付出的热情,也要感谢某些反对它们���人所付出的精力。如此热烈的讨论本身就足以证明本书提出了一些需要进一步澄清的问题。因为关于宗教对高等教育的影响的争论仍在持续。我尤其感到欣慰的是,本书将以一个能够被更多读者所接受的价格得到出版。
    虽然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历史研究,但是很多评论者却更为关心它那“非科学的*后附言”。正如一位评论者所指出的那样,他们有时候把这篇附言视为了“一条挂在长达400页的正文后面的、只有16页长的尾巴”。我对这种评论的感受是复杂的。一方面,我不希望自己的历史观点遭到忽视。另一方面,这篇附言又与前面的论述密切相关,而且我高兴地发现:它们的结合有助于激起某些严肃的讨论来澄清宗教信仰与学术活动之间的关系。我已经收到了不少与此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促使我写了一部简短的续集——《难以容忍的基督教学术观念》(牛津,1996)作为这篇附言的拓展。
    虽然我认为自己必须通过大量描述那些*具代表性的大学在十九世纪晚期的创建过程来支持我的历史观点,但是我知道由此导致的冗长可能会吓跑某些读者或者妨碍本书的课堂应用。因此,如果有的读者希望找到更加简短的相关描述,我建议他阅读一下本书的绪论、导言、三个部分的介绍,以及它的第3、4、6、7、9、10、14、16、18章和后记。其他九个章节同样探讨了一些重要的主题和有趣的事例,我希望它们能够引起大多数读者的兴趣,但是本书的精简本同样自成一体。
    目录
    绪论
    导言一 上帝与耶鲁的巴克里(1951)
    导言二 亨利·斯楼恩·科芬的耶鲁(1897)
    导言三 一所“基督教学院”?诺亚·波特与威廉·格拉姆·萨姆纳的耶鲁(1879-1881)
    **部分 新教无宗派主义的确立
    1 基督教王国的负担:17世纪的哈佛
    2 新的科学女王与新的共和政体
    3 两种宗派主义
    4 一种辉格党式的正义舆论

    第二部分 科学时代的美国大学之定义
    5 美国的实用与德国的理想:对改革的两种设想
    6 科学时代的基督教遗产
    7 诺亚·波特治下的耶鲁:积极的基督教与实证主义
    8 加利福尼亚:没有多少意识形态成分的革命
    9 霍普金斯大学的方法世俗化及其基督教原理
    10 密歇根大学的自由派新教:带来了杰斐逊主义的后果的新英格兰动机
    11 哈佛与人道宗教
    12 在普林斯顿坚守
    13 使世界免受传统建制的危害
    14 低教会派的大学理念

    第三部分 当联系切断之后
    15 旧式的宗教所带来的困扰
    16 令人费解的学术自由观念
    17 基要主义者的威胁
    18 基督教的生存障碍
    19 局外人
    20 寻找一种灵魂
    21 一个拥有**灵魂的教会
    22 没有新教的自由派新教
    非科学的*后附言
    中英译名对照表
    译者后记
    ……
    编辑推荐语
    全面的研究和清晰的叙述。……马斯登先生这本书及时地为今天的一场激烈争论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背景资料。美国需要一系列共同价值来保证它的历史认同吗?
    ——《纽约时报》
    这本书意义重大,甚至它所提出的尖锐批评也很难遭到忽视。小心翼翼的研究、令人信服的证明和对于当代争论的彻底重构都使它成为一本有价值的著作。
    ——《华盛顿邮报》
    这本书令一些人感到沮丧,并且让另一些人觉得烦恼。每个人都应该读一读。
    ——罗伯特·伍斯诺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