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内在的从容
QQ咨询:
有路璐璐:

内在的从容

  • 作者:周国平
  •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 ISBN:9787807595502
  •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01日
  • 页数:180
  • 定价:¥19.8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807595502
    • 作者
    • 页数
      180
    • 出版时间
      2009年01月01日
    • 定价
      ¥19.8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本书是我的第三本随感集,所收文字写于2001至2005年间。前两本为《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皆流传已久,*近又由黄山书社出了袖珍精装本。这一本初版于2006年,当时的书名是《碎句与短章》,现在也要出袖珍精装本,有读者认为原书名与我的作品风格不吻合,建议更改,我觉得有理,欣然听从。
    “内在的从容”是从本书内容中选取的一个词组,代表了我近些年特别愿意保持的一种状态,用做书名挺合适。在今天的世界上,大家都很忙,我似乎也不例外。但是,对于忙,我始终有一种警惕。我确立了两个界限,**要忙得愉快,只为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忙;第二要忙得有分寸,做多么喜欢的事也不让自己忙昏了头。其实,正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更应该从容,心灵是清明而活泼的,才会把事情做好,也才能享受做事的快乐。比如读书和写作,我有许多大的计划,但我决不赶进度,读得慢、写得少又何妨,把这么好的乐事变成苦差才是*划不来的。
    文章节选
    上编 碎句
    人性
    每一个人的长处和短处是同一枚钱币的两面,就看你把哪一面翻了出来。换一种说法,就每一个人的潜质而言,本无所谓短长,短长是运用的结果,用得好就是长处,用得不好就成了短处。
    华兹华斯说:“孩子是大人的父亲。”我这样来论证这个命题——
    孩子长于天赋、好奇心、直觉,大人长于阅历、知识、理性,因为天赋是阅历的父亲,好奇心是知识的父亲,直觉是理性的父亲,所以孩子是大人的父亲。
    这个命题除了表明我们应该向孩子学习之外,还可做另一种解释: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他的童年状况也是他的成年状况的父亲,因此,早期的精神发育在人生中具有关键作用。
    人是情感动物,也是理智动物,二者不可缺一。
    在人类一切事业中,情感都是原动力,而理智则有时是制动器,有时是执行者。或者说,情感提供原材料,理智则做出取舍,进行加工。世上决不存在单凭理智就能够成就的事业。
    所以,无论哪一领域的天才,都必是具有某种强烈情感的人。区别只在于,由于理智加工程度和方式的不同,对那作为原材料的情感,我们从其产品上或者容易认出,或者不容易认出罢了。
    情感和理智是一对合作伙伴,如同一切合作伙伴一样,它们之间可能发生冲突。有几种不同情况:
    其一,两者都弱,冲突也就弱,其表现是平庸。
    其二,双方力量对比悬殊,情感强烈而理智薄弱,或理智发达而情感贫乏。在这两种情形下,冲突都不会严重,因为一方稳占支配地位。这样的人可能一事无成,也可能成为杰出的偏才。
    其三,两者皆强,因而冲突异常激烈。然而,倘若深邃的理智终于能驾御磅礴的情感,从*激烈的冲突中便能产生*伟大的成就。这就是大天才的情形。
    一个人对于人性有了足够的理解,他看人包括看自己的眼光就会变得既深刻又宽容,在这样的眼光下,一切隐私都可以还原成普遍的人性现象,一切个人经历都可以转化成心灵的财富。
    绝大多数人的生命潜能有太多未被发现和运用。由于环境的逼迫、利益的驱使或自身的懒惰,人们往往过早地定型了,把偶然形成的一条窄缝当成了自己的生命之路,只让潜能中极小一部分从那里释放,绝大部分遭到了弃置。人们是怎样轻慢地亏待自己只有一次的生命啊。
    不论电脑怎样升级,我只是用它来写作,它的许多功能均未被开发。我们的生命何尝不是如此?
    骄傲与谦卑未必是反义词。
    有**的骄傲,便是面对他人的权势、财富或任何长处不卑不亢,也有**的谦卑,便是不因自己的权势、财富或任何长处傲视他人,它们是相通的。
    同样,有低贱的骄傲,便是凭借自色的权势、财富或任何长处趾高气扬,也有低贱的谦卑,便是面对他人的权势、财富或任何长处奴颜婢膝,它们也是相通的。
    真正的对立存在于**与低贱之间。
    我听到一场辩论:挑选一个人才,人品和才智哪一个更重要?双方各执一端,而有一个论据是相同的。一方说,人品重要,因为才智是可以培养的,人品却难改变。另一方说,才智重要,因为人品是可以培养的,才智却难改变。
    其实,人品和才智都是可以改变的,但要有大的改变都很难。
    也许,人是很难真正改变的,内核的东西早已形成,只是在不同的场景中呈现不同的形态,场景的变化反而证明了内核的坚固。
    人性意义上的伟大是世界性的,必能赢得一切民族的人的尊敬。
    耶稣说:“先知在自己的家乡往往不受欢迎,而在家乡之外却受到尊敬。”套用他的话,我们可以说,只在自己的家乡受到推崇,而在家乡之外不受欢迎的榜样是不够格的榜样。
    在任何专制体制下,都必定盛行严酷的道德法庭,其职责便是以德的名义把人性当做罪恶来审判。事实上,用这样的尺度衡量,每个人都是有罪的,至少都是潜在的罪人。可是,也许正因为如此,道德审判反而更能够激起疯狂的热情。
    据我揣摩,人们的心理可能是这样的:一方面,自己想做而不敢做的事,竟然有人做了,于是嫉妒之情便化装成正义的愤怒猛烈喷发了。当然啦,决不能让那个得了便宜的人有好下场;另一方面,倘若自己也做了类似的事,那么,坚决向法庭认同,与罪人划清界线,就成了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仿佛谴责的调门越高,自己就越是**。
    因此,凡道德法庭盛行之处,人与人之间必定充满残酷的斗争,人性必定扭曲,爱必定遭到扼杀。
    人生
    人生中的大问题都是没有答案的,但是,惟有思考这些问题的人才可能真正拥有自己的生活信念和生活准则。
    人生中有些事情很小,但可能给我们造成很大的烦恼,因为离得太近。人生中有些经历很重大,但我们当时并不觉得,也因为离得太近。距离太近时,小事也会显得很大,使得大事反而显不出大了。隔开一定距离,事物的大小就显出来了。
    我们走在人生的路上,遇到的事情是无数的,其中多数非自己所能选择,它们组成了我们每一阶段的生活,左右着我们每一时刻的心情。我们很容易把正在遭遇的每一件事情都看得十分重要。然而,事过境迁,当我们回头看走过的路时便会发现,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事情是不多的,它们奠定了我们的人生之路的基本走向,而其余的事情不过是路边的一些令人愉快或不愉快的小景物罢了。
    人生中一切美好的时刻,我们都无法留住。人人都生活在流变中,人人的生活都是流变。那么,一个人的生活是否精彩,就并不在于他留住了多少珍宝,而在于他有过多少想留而留不住的美好的时刻,正是这些时刻组成了他的生活中的流动的盛宴。留不住当然是悲哀,从来没有想留住的珍宝却是更大的悲哀。
    既然一切美好的价值都会成为过去,我们就必须承认过去的权利,过去不是空无,而是一切美好价值存在的惟一可能的形式。
    世上事了犹未了,又何必了。这种心境,完全不是看破红尘式的超脱,而更像是一种对人生悲欢的和解和包容。
    人心中应该有一些有分量的东西,使人沉重的往事是不会流失的。
    人生有千百种滋味,品尝到*后,都只留下了一种滋味,就是无奈。生命中的一切花朵都会凋谢,一切凋谢都不可挽回,对此我们只好接受。我们不得不把人生的一切缺憾随同人生一起接受下来,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心中就会产生一种坦然。无奈本身包含不甘心的成分,可是,当我们甘心于不甘心,坦然于无奈,对无能为力的事情学会了无所谓,无奈就成了一种境界。
    我们平时斤斤计较于事情的对错,道理的多寡,感情的厚薄,在一位天神的眼里,这种认真必定十分可笑。
    我相信,终年生活在大自然中的人,是会对一草一木产生感情的,他会与它们熟识,交谈,会惦记和关心它们。大自然使人活得更真实也更本质。
    人在世界上行走,在时间中行走,无可奈何地迷失在自己的行走之中。他无法把家乡的泉井带到异乡,把童年的彩霞带到今天,把18岁生日的烛光带到40岁的生日。不过,那不能带走的东西未必就永远丢失了。也许他所珍惜的所有往事都藏在某个人迹不至的地方,在一个意想不到的时刻,其中一件或另一件会突然向他显现,就像从前的某一片烛光突然在记忆的夜空中闪亮。
    我不知道,我的本质究竟是那****的“自我”,还是那无所不包的“大全”。我只知道,对于我来说,无论是用“大全”否定“自我”,还是用“自我”否定“大全”,结局都是虚无。
    我们不妨站到上帝的位置上看自己的尘世遭遇,但是,我们永远是凡人而不是上帝。所以,每一个人的尘世遭遇对于他自己仍然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如是说。
    既然祸福如此无常,不可预测,我们就应该与这外在的命运保持一个距离,做到某种程度的不动心,走运时不得意忘形,背运时也不丧魂落魄。也就是说,在宏观上持一种被动、超脱、顺其自然的态度。
    既然祸福如此微妙,互相包含,在每一具体场合,我们又非无可作为。我们至少可以做到,在幸运时警惕和防备那潜伏在幸福背后的灾祸,在遭灾时等待和争取那依傍在灾祸身上的转机。也就是说,在微观上持一种主动、认真、事在人为的态度。
    虽然没有根据,但我确信每个人的寿命是一个定数,太不当心也许会把它缩短,太当心却不能把它延长。
    死亡不是一个思考的对象。当我们自以为在思考死亡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所做的事情不是思考,而是别的,例如期望、相信、假设、想像、类比等等。
    不过,我不反对这样做,因为对于死亡的真正思考是不可能的,我们除了用各种诗意的解说来鼓励自己之外,还能够怎样呢?
    ……
    目录
    上编 碎句
    人性
    人生
    做人
    处世
    独处与交往

    两性之间
    婚姻
    孩子和教育
    幸福与苦难
    创造
    精神生活
    信仰和道德
    哲学
    文化和学术
    文学和艺术
    写作
    读书
    世态人情
    个人态度
    思絮
    下编 短章
    社会性的质量
    两种人性的单纯
    丰富的单纯
    敬畏自然
    城里的孩子没有童年
    与万物交谈
    海的真相
    人类生活的永恒核心
    感受生命的奇迹
    珍爱生命
    开展生命教育的迫切性
    生命是*基本的价值
    倾听生命自身的声音
    不失性命之情
    生命观与人生意义
    利己和同情
    灵与肉的奇妙结合
    情欲的卑贱和伟大
    性是自然界的一大神秘
    差异中倾注了上帝的灵感
    欣赏另一半
    ***的男女是雌雄同体的
    女性是永恒的象征
    爱造就丰富
    情爱价值的取舍
    婚姻中的利益考虑
    尼采的鞭子
    原罪的故事
    人生的坐标
    “定力”从何而来
    摆脱日常生活的惰性
    保持内在的从容
    **的难处**担当
    神圣的休息日
    励什么样的志
    成功是**的副产品
    及早找到*适合自己的领域
    “三十而立”解
    生命质量的两个基本要素
    幸福和运气
    不满足的人比满足的猪幸福
    检验人的素质的一个尺度
    可持续的快乐
    钱和生活质量
    快乐与钱无关
    可怕的不是钱,是贪欲
    做钱的主人,不做钱的奴隶
    哲学家与钱财
    财富观的进步
    *高的物质幸福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根本的责任心
    拥有“自我”
    解读“性格就是命运”
    成为自己的朋友
    与自己谈话的能力
    认识你自己
    多听少说
    为自己写的日记
    心灵土壤
    永远不成熟的人
    灵魂之杯
    两种不同的梦
    卵石和顽石
    怀念和追求
    “上帝”的含义
    人生思考者的痛苦和快乐
    野蛮的做法
    教育的尺度
    不可误用光阴
    童年的价值
    向孩子学习
    教师是神圣的职业
    花开时节
    热闹的空虚
    媒体时代的悲哀
    媒体对于大众阅读的责任
    诚信与尊严
    不愿意纠缠
    “好人一生平安”
    “世纪末”没有感想
    我看改革二十年
    文化、商业与炒作
    我的守株待兔
    学而思,思而录
    灵感是思想者的贵宾
    内在的眼睛
    写作与市场
    因为它在那里
    对譬喻的理解力
    艺术的个性与人类性
    关于美的两个定义
    一个文学家眼中的哲学
    不同的哲学观
    对后现代的怀疑
    鸡年说鸡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