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第二次转型国家制度建设(增订版)(国情研究系列)
QQ咨询:
有路璐璐:

第二次转型国家制度建设(增订版)(国情研究系列)

  • 作者:胡鞍钢 王绍光 周建明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168898
  •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01日
  • 页数:405
  • 定价:¥36.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第二次转型**制度建设》为“**制度研究”课题小组的研究成果。研究者在充分肯定1978年党的**次转型--以经济建设为**战略的同时,指出该战略还不能解决和应对的经济繁荣条件下,日益突出的社会不平等、不公平、不稳定及其他社会危机,明确提出了第二次转型--以**基本制度建设为**的战略构想,目的在于通过**制度建设实现全社会福利*大化,保证党和政府代表并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二次转型**制度建设》的**版出版于2003年的7月,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五年来,研究者追踪**经济和政治形势的发展,不断拓展关于**制度建设这一主题的研究。本版图书除保留上版图书中关于第二次转型的含义等经典篇章外,新增加执政党的制度建设、**财政与民主建设、制度建设与反腐败的内容,并对转型悖论与发展挑战这一部分进行重大调整。
    文章节选
    过去的20多年中,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率*高的**之一,呈现了历史上少有的持续经济繁荣。但是在经济繁荣的背后,是否存在一系列礼会不稳定冈素呢?如果存在,是否能保证中国今后5到10年甚至更长时问的经济繁荣呢?
    决策者应当“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见《周易•系辞下》)。这是中国历史上“治国安邦”*重要的经验与教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中围经济社会态势,是“治国安邦”正确决策的信息基础。**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宁可把困难与挑战估计得严重一点,把应对预案与对策准备得严重一点,才能避免被动,立于不败之地。但是,决策者们仍然过低地估计了各种同内挑战(这里还不包括国际挑战),又过高地估计了处理各种社会危机的能力。在重要的文献中对中国当前社会形势的估计“轻描淡写”,例如,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局势稳定,也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农民收入增长较慢,就业压力增大,企业改革中许多深层次矛盾尚未解决,国民经济结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整体素质不高等语句。
    本书**版曾于五年前(2003年7月)由清华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反映了“**制度建设研究小组”的集体成果。该课题组成立于1999年,主要成员包括:胡鞍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主任)、王绍光(香港中文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教授)、周建明(上海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所长)、曹锦清(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希(美国宾州印第安纳大学历史系教授)、王辉(美国兰德公司研究生院博士)、丁元竹(**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崔之元(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项中新(财政部预算司处长)、史天健(美同杜克大学政治系教授)、高柏(美国杜克大学社会学教授)、郑永年(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朱云汉(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等。他们来自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国际关系、公共政策等多个学科领域,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并专门从事现代中同研究。
    这本书反映了我们对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制度建设的长远思考和深入分析。我们批评了广为流行的“增长至上论”和“增长**论”,既指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的**代改革思路的合理性、进步性和历史作用,也指出其局限性、片面性及某些负面作用,这个观点今天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党**也及时凋整了发展思路,确立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我们还提出一个**的现代化至少包括两个*主要的方面:一是经济现代化,如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二是制度现代化,即实现**基本制度现代化,并实行“良治”,确保**利益*大化,全体人民福利*大化。
    目录
    增订版前言 胡鞍钢
    **版前言 第二次转型:从经济建设为**到制度建设为** 胡鞍钢
    **部分 转型悖论与发展挑战
    经济繁荣背后的社会不稳定 王绍光 胡鞍钢 丁元竹
    一个中国两种体制: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及公共服务差距 胡鞍钢
    **与自主:公民社会面临的两难境地 王绍光
    大转型:中国的双向运动 王绍光
    **能力的重要一环:濡化能力 王绍光
    第二部分 执政党制度建设的尝试与运作
    党的“十六大”与中国走向 胡鞍钢
    中嗣领导人新老交替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胡鞍钢
    一个好的**政治局常委会及其机制设计:以中共第十六届为例 胡鞍钢
    第三部分 同家财政与民主建设
    为了**的统一:中国财政转移支付的政治逻辑 王绍光
    现代**制度中的再分配机制 王绍光
    有效的政府与民主 王绍光
    促进中国民间非营利部门的发展 王绍光
    第四部分 制度建设与反腐败
    **腐败是新一代领导人当务之急的重大政治任务 胡鞍钢
    构建中国特色的**廉政体系 胡鞍钢
    腐败的新特点及其对**能力的侵蚀 王绍光
    前版总结 回顾与展望:对**制度建设的历史思考 王绍光 胡鞍钢 周建明

    ……
    编辑推荐语
    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国发生了千年大变局,经历了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出现了**的经济繁荣。《第二次转型**制度建设》在充分肯定了**次转型的改革思路:以经济建设为**,集中精力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前提条件下,又提出了第二次转型的改革思路: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确保**的长治久安。
    **制度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实行“良治”,实现**根本利益和目标:****与领土完整,经济发展与经济稳定、社会公正与人类**,政治清明与社会稳定,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