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真的有所谓创造力高超的人吗?他们究竟与一般的人有什么不同?
有研究显示,高度创造力是有其特征的,这些特征包括自信、独断、直觉、兴趣广泛、好奇心、能理解模糊及复杂的事情、愿意接受风险及犯错,以及有毅力地面对障碍。有趣的是,这与大多数人的想法有异,创造力强的人并不一定是*有智慧的。一般而言,创造力强的人只是聪明——拥有比一般人高的智商;但如果智商超过某个点(大约是120左右),这样的人反而不再有高度创造力。创造性的环境(The Creative Climate)
某些人拥有高超的创造力,但如果他没有一个有利的环境,那么这种创造力就会逐渐削弱。那么,究竟哪一种工作环境能够激发创造力?我们确认了5种组织特征,是与激发员工创造力有关的。
**,鼓励及奖励冒险的文化。人们必须要认为,持有非正统的观点是能被接受的。非常重要的是他们不能因为冒险而被惩罚。创造性,以其定义而言,是指想出奇特的点子;如果这种行为会遭到惩罚,那么创造力的下降是可想而知的。
第二,创造性的工作环境,其主要特征是有渗透性的界限;部门、部门与其他组织之间的障碍应该减少。为什么?因为过于明确的界限会限制其互动。渗透性的界限能鼓励自发性及面对面的联系,而这些则会刺激创新的思维。
第三,创造性之所以能成型主要是因为个人感到相当的自主性。这些自由的空间能让创新的灵感产生,并且让人们选择如何去完成该任务。
第四,有丰富且闲置的资源。如果没有足够的**、设备及人员,那么将难以缔造出创造性的东西。这些闲置资源能解除创造者的后顾之忧(允许他们犯错),因此可提高他们接受风险的意愿。
第五,创造性的工作环境不能够给员工施加太多的工作量及时间压力。轻微的压力能够激发创造力,但是太多的压力则会弄巧成拙。激发个人创造力的方法(Methods for Stimulating Individual Creativity)
激发创造力,首先是建立一个有利于创造的环境,这个环境有以上所述的5种组织特征。有利的环境建立后,要如何维持创造力呢?以下的建议将可增加你的创造力,以及帮助你做出独特的选择:
相信自己具有创造力。你只要告诉自己,你正要跳出框架来思考问题,并且尽量避免陷人过去处理问题的方法之中,这将有助于产生创新的点子。
不要一开始就为问题找寻一个“对”的答案。保持你的思路开通,因为只有一个*好的答案的情况很少见。即使你已经认为那是*好的答案,也要找寻是否还有其他的替代答案。
避免过
…… 本书的**版曾特别提到两个与众不同的写作目标:(1)引入新的管理典范;(2)将管理的基本概念与组织行为融为一体。本版(第二版)中,作者仍沿袭这两大目标来撰写本书的内容。新的管理典范
编著管理学教科书的传统的典范仍走所谓的“功能取向”(functionalapproach);若依循此一典范,则教科书大都会分为计划、组织、领导及控制等四部分来介绍。这样的架构对于描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经理人的工作,算是比较贴切的。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功能取向的管理架构似乎已无法符合现今组织与it_作场所的变革的需求。类似多元化、全球化、品质化、伦理行为、社会责任、企业家精神及组织学习等课题,很难切入功能取向的管理典范。此外,管理者本身的工作事实上已从“指挥与控制”转变至创造共享的愿景、对员2f-赋权,及创造自我管理的团队。为了因应这些变化,本书**版即已引介一些新的、整合性的典范,其主要靠专注于以下三个知识领域来建立管理的能力(competence):决策、规划与监控系统;任务、人员与文化的组织;领导与赋权。另外,诸如全球化、多元化及伦理等课题,将融入本书的相关章节,而非独立成专章来介绍。此种编排架构虽不是**无缺,但这种新的典范应较能掌握**管理学的现实与精髓。管理概念与组织行为的结合
本书的第二个目标在于回应全球各地商学院课程的变动。之前,许多学校单独开设“管理学原理,,与“组织行为’’二门课;然而一些受到认可的商业课程设计与许多的学者皆认为,这两门课程的确有很多重叠的内容,因此越来越多的学校将这两门课程结合起来。如果将这两门课程加以结合,那么教科书的内容也需要有所修正,例如,应该比一般的管理学导论之类的教科书涵括更多的组织行为(OB)课题;同样地,也应比标准的组织行为学教科书涵括更多的管理学内容。本书即将管理学课程的基本概念与组织行为学的完整内容加以融合。为了符合融合的需要,本书在讨论组织行为时会特别强调一些传统的管理学课题,也会在讨论管理学的内容时融入基本的组织行为学课题。例如,第3章介绍决策的制定,我们仅简要地说明理性决策的模式,而主要着重于决策制定的行为方面的探讨。此外,在介绍基本的组织行为学课题时,如第12章的人格特质、知觉及态度,其**摆在如何应用这些观念而成为更有效能的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