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678~740)唐代诗人。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武后神功年间进士,官秘书省校书郎。先天元年(713)应“道侔伊吕科”举,得高第,授左拾遗。累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迁中书令。后受李林甫排挤,罢政事,贬为荆州长史。张九龄卒年,新旧《唐书》皆同。惟享年68岁之说,据徐浩碑铭载应为63岁。
张九龄以刚正不阿、直言敢谏著称,曾劾安禄山狼子野心,建议玄宗及早将其诛灭,但未被采纳。他汲引才隽,强调任用"智能之士",反对植党营私,批评以官爵赐臣下,被称为开元时期贤相之一。
他早年即以文名,张说曾称之为“后出词人之冠”(《新唐书·张九龄传》)。他和文人学士有广泛联系。执政时,曾提拔王维为右拾遗,卢象为左补阙。任荆州长史时,召孟浩然于幕府。此外,如王昌龄、钱起、綦毋潜等人都曾受到他的奖励和关怀,形诸篇什。他在当时所开展的文学活动,对促进开元诗坛的繁荣,起了积极作用。
张九龄是盛唐前期重要诗人。尤其是他的五言古诗,在唐诗发展中有很高的地位和巨大的影响。清人王士□认为,唐五言古诗“夺魏、晋之风骨,变梁、陈之俳优,陈伯玉(子昂)之力*大,曲江公继之,太白又继之”(《古诗选·凡例》)。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