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血吸虫生物学基础
血吸虫是血吸虫病的病原。近50年来,血吸虫病作为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的寄生虫病之一,一直受到科学界的高度关注。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血吸虫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血吸虫生物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并有力促进了全球血吸虫病**工作的进程。特别是近30年来,现代生物科学发展突飞猛进,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血吸虫生物学研究。超微技术在血吸虫超微结构研究中的应用,不仅可揭示虫体发育的形态学变化,亦可对各期抗原进行免疫定位,从而为寻找高保护性抗原提供形态学依据,并为研究宿主对血吸虫的免疫应答提供直接依据和新的途径;体外培养技术的应用,对血吸虫生理、生化更细致的观察,深化了对血吸虫免疫效应、免疫逃避机制以及代谢抗原等免疫学问题的理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从分子水平研究血吸虫的种系发生和免疫以及血吸虫与宿主问的关系,把血吸虫科学研究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从而为进一步探索血吸虫感染的免疫病理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章将着重介绍血吸虫的生物学基础(包括血吸虫的超微结构和血吸虫的培养)。
**节 血吸虫分类、种类与分布
一、分类与种类
血吸虫属动物界扁形动物门吸虫纲,因其成虫期寄生于脊椎动物血管内而被命名为血吸虫;又因其为雌雄异体,被列入裂体亚目,故也将血吸虫称为裂体吸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