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招 我的孩子讨厌我唠叨
家长*让孩子们烦心的是什么?在孩子眼里,父母*关心他们的是什么?某机构对200名年龄在3岁到12岁的小朋友做了调查,结果得出了让大人们吃惊的答案。来看看调查结果:
问:孩子如果做错了事,父母是如何对待你们的?
42%的孩子“常受到父母的打骂”;另有19%的孩子表示父母常说“自己不如别人”;但是40%的孩子是不敢给家长提意见的。
问:在孩子眼里,父母*关心你们什么?
70%的孩子认为父母“几乎什么都关心”,但*关心学习成绩好坏的占64%;*关心业余特长培养的占24%。
问:你在家中感到*烦心的事是什么?
49%的孩子认为“父母的唠叨”*让人心烦;20%的孩子认为“大人常打牌和麻将”让人心烦;19%的孩子为父母“很少让自己出去玩,或不让其他孩子到自己家”而心烦;14%的孩子对父母“总让自己多做作业”感到心烦。
没有想到家长们的唠叨竟然是孩子们*心烦的事情。来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有一位母亲怕孩子不用心学习,就一刻不停地提醒孩子。不仅在家里从早到晚说学习的事,而且和孩子一起上街时也不忘随时进行现场教育。看见扫大街的环卫工人,她就会告诉孩子你将来不好好学习就连这样的工作都找不着;看见乞讨的,她就会说你不好好学习,将来也会这样。时间一长孩子怎么也不愿意在与她一同上街,而且越来越自卑。孩子本想主动学习,但母亲越说他越不想学,家也成了让他头痛的地方。
为什么会这样呢?据一份儿童心理学调查报告指出,如果父母太唠叨,孩子会产生强烈的反叛心理,更有学生曾因此想过自杀或自残。临床心理学家指出,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一件事情的发生,肯定会有多种诱因,所以孩子不太可能只因为父母“太生气”想要自杀,严重影响了孩子的人格发展。
做家长的总是唠叨可能会导致孩子的心理问题,并危害其身心健康的。美国杜克大学心理学家坦娅?沙特朗通过研究发现:如果父母总是唠叨儿子房间的卫生状况太差,孩子就可能会反其道而行之,甚至想住进猪窝。
另外,研究人员在不同的校区做了两项实验,他们从大量学生中选出几名参试者,向这些学生提出问题,问:在他们的生活中是否有两种人,一种是让他们玩得开心点;另一种是督促他们努力学习的人,并请他们说出那些人的名字。测试中学生们认为操纵他们生活人的名字从电脑屏上快速闪过,导致学生们无法有意识地确认,只能下意识地记忆。结果正如研究人员期望的一样,下意识把逼迫自己努力学习人的名字
…… 现在大部分的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可怜天下父母心”,家长们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孩子的身上。给孩子*好的物质享受,给孩子*好的受教育方式,给孩子*好的生活环境。这一切都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有文化、有素质、有修养、身体健康的孩子,期望他们将来走入社会能够有所作为,成为家长的骄傲,**的栋梁。但尽管这样,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战争还是不停息。孩子们觉得父母的管教过于严格,根本不了解自己的感受,只会拿家长的架子来压人;而父母会觉得孩子不理解自己的苦心,总是贪玩不上进,甚至成为了专门和家长作对的“叛逆孩子”。
为什么家长的好心换来的却是孩子的埋怨呢?亲子之间的关系为什么会这样僵化呢?
“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本是人之常情,但是教育孩子可没有父母想象中那么简单。家教是一门艺术,需要家长细心研读。孩子是一本“书”,同样需要父母细细品味。
家长是孩子的**任老师,是孩子心目中的榜样,很多家长因此沾沾自喜。但是,请家长们扪心自问,即使每天和孩子在一起,但是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吗?这里的了解不是指孩子喜欢吃什么东西、喜欢什么牌子的衣服,而是指孩子心里的需求。作为家长,你有没有经常和孩子沟通,有没有听孩子说过自己的心里话,有没有发觉孩子有烦恼但是却藏在心里呢?
孩子和成人一样,有自己的个性、爱好,也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需要民主、公平和尊重。作为家长,你是把孩子当做晚辈来教育,还是蹲下来和孩子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聊天交朋友呢?孩子有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家长会不会因为传统的观念而让孩子放弃呢?
孩子顽皮好动,犯错在所难免,家长这时候是不分青红皂白地打骂孩子还是心平气和地给孩子讲道理呢?
孩子需要朋友,家长是否教会孩子社交技能,放手让他自己去寻找呢?交到了朋友,父母会用自己的眼光去挑剔吗?如果是异性朋友,家长会不会横加干涉呢?
孩子步人青春期,心事自然增多了,家长有没有跟他或她好好谈一谈呢?会不会因为翻看孩子的日记或信件而惹得孩子大动肝火呢?
看完以上这些,也许有的家长们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也有的家长会感叹教子不易。不用担心,本书列举了108个教子方法,用生动的事例和详尽的分析帮助家长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家长们读完后就会发现,摒弃打骂,放下架子,同样可以教育出一个懂事、听话、**的孩子,而促成幸福和睦的亲子关系也并非一件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