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社会调查的概念
1.1.1 社会调查的内涵
关于调查,《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为:“为了了解情况进行考察(多指到现场)。”
社会调查又可称为社会调查研究,其中“调查”是指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寻检、考察和计算来了解社会事实的一种感性认识活动,“研究”则主要是通过对考查、了解的客观事实真相进行审查、追究和思维加工,以求得认识社会现象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理性认识活动。
社会调查的定义多种多样,这里我们引用如下定义:所谓社会调查,就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考察、了解、分析、研究,认识社会生活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自觉认识活动。它包含以下四层意思。
1.社会调查是一种自觉认识活动
任何社会调查都是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的,它与人们日常生活中对社会现象的一般观察和了解有原则区别。
2.社会调查的对象是社会自身
社会调查不仅要研究以人和人群共同体为**的各种社会要素,而且要研究以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各种社会结构,以及与它们相联系的有关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社会文化、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各种社会问题。
3.社会调查的方法多种多样
社会调查既包括考察、了解社会实际情况的各种感性认识方法,又包括对收集的感性材料进行统计分析和思维加工的各种理性认识方法。
4.社会调查的目的明确
社会调查的目的是了解社会生活的真实情况,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因果关系,探索社会生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进而寻求改造社会、建设社会的道路和方法。
案例1
CPI小常识
什么是CPI?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是反映居民购买并用于消费的一组代表性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的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的统计指标,**统计局每月公布一次。CPI的调查内容既有城市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各类消费品,也包括多种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项目,如交通、教育、**等。 社区工作目前正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
之所以这样说,一是因为社区工作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正在不断提升。2006年,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全面开展城市社区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2008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后要着重抓好九个方面的工作,其中三个方面的工���与社区息息相关。报告指出:要“发展基层民主,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推动城乡社区建设……”、“推进城乡**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特别是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由此不难看出,社区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文明、保障人民健康、提高人民素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是因为与社区工作相关的专业教育已经进入组织化、规范化的轨道。各地的社区专业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摸索,逐渐总结出了一套将实践经验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模式。培养既掌握相应的社区工作技能、技巧,又具有广博、扎实的理论功底的适应社区工作需要的社区工作者已经成为社区专业教育者的共识。
然而,共识归共识。当前我国大多数院校的社区工作相关专业的教学仍较多地停留在经验层面上,很多教师无法找到合适的教材,只好自己根据各种相关资料组织讲义开展教学。作为一个专业,社区工作的专门教材仍然很少,特别是能够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的系统性的教材更是十分匮乏,这大大地限制了社区专业教育的发展。
为渴求专业知识的社区专业学生和教师及广大社区工作者提供一套实用性强、便于操作的教材就成为我们这些从事社区专业教育十余年的教师们的共同愿望。2008年年初,我们在数九寒天中从全国各地会聚北京,在电子工业出版社的会议室里,大家畅所欲言,在不断的交流、碰撞中,我们为这套教材定下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