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小到手电筒,大到计算机、通信系统和电力网络,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电路。可以说,只要用电的物体,其内部都含有电路,只是电路的结构各异,特性和功能也不相同。电路的一种功能是实现电能的传输和转换,例如,电力网络将电能从发电厂输送到各个工厂、广大农村和千家万户,供各种电气设备使用;电路的另一种功能是实现电信号的传输、处理和存储,例如,电视接收天线将接收到的含有声音和图像信息的高频电视信号,通过高频传输线送到电视机中,这些信号经过选择、变频、放大和检波等处理,恢复出原来的声音和图像信号,在扬声器发出声音并在显像管屏幕上呈现图像。
那么,什么是电路呢?所有的实际电路是由电气设备和元器件按照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为电流的流通提供路径的总体,也称网络。在实际电路中,电能或电信号的发生器称为电源,用电设备称为负载。电压和电流是在电源的作用下产生的,因此,电源又称为激励源,简称激励。由激励而在电路中产生的电压和电流称为响应。有时,根据激励和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把激励称为输入,响应称为输出。手电筒电路就是一个*简单的实用电路。这个电路是由一个电源(干电池)、一个负载(小灯泡)、一个开关和连接导线组成的。
电路与电子技术是高等职业院校电类各专业的一门技术性基础课程,随着电子技术在各个领域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也越来越多地成为非电类专业的重要课程。然而由于学时数的限制及高校培养目标的改革等诸多原因,以往的相关教材显得篇幅过于庞大,内容分散,容易造成学生学习吃力,负担过重。同时考虑到各个专业对电路、电子课程的不同教学要求,也迫切需要有一本比较简明的教材。为此,我们按照总授课时间为102学时(不包括实验)的编写大纲,集中**教师,编写了这本教材。它适于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及高等职业院校的自动化、电子、通信、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的课程教材,也可供从事电子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本节在编写过程中,以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结合笔者多年工程实践经验,紧紧抓住该技术基础课程的特点,突出课程本身的基础性和实践性,给出了一些深入浅出的练习题目,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注重技能培养。我们编写的宗旨如下:
1_以基本要求为依据,以够用、实用为尺度,对传统内容进行了处理,减除了不必要的理论讲解与推导,**放在对知识应用性的介绍上。
2.精选内容,主次分明,详细得当。
3.体现知识的先进性,将成熟的新技术,如可编程逻辑器(PLD)纳入教材,使学生初步了解其功能和应用。
4.在电子技术部分注意了分立元件电路与集成电路的比重,加强了集成电路的介绍,尤其是结合不同电路给出了典型的集成芯片的引脚排列图,并对芯片的用途及功能扩展做了有针对性的讲解。
5.教材编写注意将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贯穿于整个教学中。本教材通过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及例题、习题等多种途径帮助学生建立本课程学习的正确思路,抓住**,明确思路,真正从“应用”这个角度加强对知识的掌握。
本书由张虹主编并执笔,由阵汝合老师主审。此外,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张星慧、陈光军、李耀明、高寒、于钦庆、王立梅、李厚荣、张建华、刘磊、周金玲、张元国、刘贞德等老师也提出了宝贵意见并给予了很大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欠妥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以便帮助我们改进工作。
编者
2008年10月